“三月廿八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月廿八雪”全詩
日官起歷失氣朔,深春為臘冬為梅。
衣巾暄淑糝白醭,研席昏濕凝青埃。
階頭蠢{左月右忍}上未已,陣陣送雨千峰來。
水鄉種早場已筑,山鄉種晚鎌方催。
漏天未信解晴否,低田芽茁高田摧。
老農一飽不自保,愁面百摺何當開。
君不見太史局申十月盂,麥成堆。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冬雷行》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冬雷行》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冬天的雷聲
三月二十八日下雪,十月十九日打雷。日歷錯誤,失去了氣候的規律,深春變成了冬天,冬天則成了梅花盛開的季節。衣巾暖暖和和,稻谷白得發亮;磨墨的席子潮濕,墨研凝結成青色的塵埃。階梯上蠢動著左月和右忍,但未停止,雨水像千山萬水一樣紛紛而至。水鄉的農田早早已經修好了田埂,而山鄉的農田還在等待著晚稻的鋤割。天空中的云未決定是否放晴,低洼的田地里嫩芽茁壯,高地的莊稼卻遭受摧殘。老農民吃飽了飯,卻不自保,愁容上有百折不撓的皺紋何時才能舒展開來?你是否看到了太史局在十月份申報盂蘭盆節的情景,麥子堆成了山。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冬天雷聲和一系列與冬天有關的景物,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變幻莫測的感嘆和對人們生活困境的思考。詩中的冬雷和冬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暗示了生活的反差和無常。作者通過描寫農田的情景,展現了農民在寒冷的冬天中艱難勞作的形象,同時抒發了對社會現實的擔憂和對農民境遇的關切。最后兩句提到了太史局申報盂蘭盆節的場景,通過對麥子成堆的描寫,暗示了官僚機構的繁文縟節和對農民勞動的干擾,進一步強調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批評。
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社會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具有深刻的意境和社會批判的內涵。
“三月廿八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léi xíng
冬雷行
sān yuè niàn bā xuě, shí yuè shí jiǔ léi.
三月廿八雪,十月十九雷。
rì guān qǐ lì shī qì shuò, shēn chūn wèi là dōng wèi méi.
日官起歷失氣朔,深春為臘冬為梅。
yī jīn xuān shū sǎn bái bú, yán xí hūn shī níng qīng āi.
衣巾暄淑糝白醭,研席昏濕凝青埃。
jiē tóu chǔn zuǒ yuè yòu rěn shàng wèi yǐ, zhèn zhèn sòng yǔ qiān fēng lái.
階頭蠢{左月右忍}上未已,陣陣送雨千峰來。
shuǐ xiāng zhǒng zǎo chǎng yǐ zhù, shān xiāng zhǒng wǎn lián fāng cuī.
水鄉種早場已筑,山鄉種晚鎌方催。
lòu tiān wèi xìn jiě qíng fǒu, dī tián yá zhuó gāo tián cuī.
漏天未信解晴否,低田芽茁高田摧。
lǎo nóng yī bǎo bù zì bǎo, chóu miàn bǎi zhé hé dāng kāi.
老農一飽不自保,愁面百摺何當開。
jūn bú jiàn tài shǐ jú shēn shí yuè yú, mài chéng duī.
君不見太史局申十月盂,麥成堆。
“三月廿八雪”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