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頭細路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關頭細路過”全詩
手摩如象石,目送臥龍坡。
骯臟云端柏,鬅鬙雨后莎。
晚來晴更好,舟發亂山阿。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高齋》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高齋》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滸行廚轉,關頭細路過。
手摩如象石,目送臥龍坡。
骯臟云端柏,鬅鬙雨后莎。
晚來晴更好,舟發亂山阿。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高齋中的景象和感受。詩中描述了作者沿著江滸行走,經過一條狹窄的小路來到一個山頭。他伸手摸摩著堅硬如象石的地面,目送著遠處臥龍坡的景色。高齋位于云端之上,但柏樹卻被污垢所覆蓋,雨后的莎草散發著清新的香氣。傍晚來臨時,天空晴朗,景色更加美好。船只從亂山之間啟程,啟程的地方是在山的阿附近。
賞析:
《高齋》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在高齋中所觀察到的景色和感受。詩中運用了一系列意象,如江滸、關頭、細路、象石、臥龍坡、云端柏、雨后莎等,通過描寫細節,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身臨其境的情景。詩中的骯臟云端柏與鬅鬙雨后莎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對清新和美好事物的向往。晚來晴更好,舟發亂山阿,揭示了作者對離開高齋、啟程前往新的地方的期待和興奮。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詩中蘊含著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心靈自由的向往。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世界的敏感和對美的追求,同時也可以從中體味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審美追求。
“關頭細路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āo zhāi
高齋
jiāng hǔ xíng chú zhuǎn, guān tóu xì lù guò.
江滸行廚轉,關頭細路過。
shǒu mó rú xiàng shí, mù sòng wò lóng pō.
手摩如象石,目送臥龍坡。
āng zāng yún duān bǎi, péng sēng yǔ hòu shā.
骯臟云端柏,鬅鬙雨后莎。
wǎn lái qíng gèng hǎo, zhōu fā luàn shān ā.
晚來晴更好,舟發亂山阿。
“關頭細路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