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之以北斗之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挹之以北斗之枘”全詩
老龍抱寶正鼾睡,地底黑風吹霹靂。
挹之以北斗之枘,瀹之以明月之璧。
啜之以太白東坡兩謫仙,尚不負乎此山之泉石。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三峽橋》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三峽橋》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太行山撕裂黃河而出,
河水猛翻,如巨獸翻身立于蒼茫的大海。
沉睡的老龍懷抱著寶藏,
地底的黑風吹出霹靂聲。
借北斗之樞力量以灌溉黃河,
借明月之美玉以匯聚清泉。
飲之如杯中的太白酒,東坡與謫仙的兩位文人,
也難以比擬這山中的泉石之美。
詩意:
《三峽橋》描繪了太行山脈與黃河的壯麗景色。詩中以太行山為背景,形容山勢雄偉,山體猶如撕裂了黃河而出,黃河水勢洶涌澎湃,宛如一條巨獸翻身站立于遼闊的大海之中。詩人運用夸張的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自然界的壯麗景觀。
詩中還描述了沉睡的老龍抱著寶藏,寓意著山脈蘊藏著無盡的財富和力量。地底的黑風吹過,帶來霹靂的聲響,增添了神秘而恢弘的氛圍。
接下來,詩人運用修辭手法,將北斗之樞、明月之美玉等象征物與黃河相聯系,形容北斗的力量灌溉著黃河,明月的美玉集聚成清泉。這表達了自然界各種力量的神奇和美妙。最后,詩人以太白和東坡的美酒來比喻山中的泉石之美,強調了山中泉石的珍貴與非凡。
賞析:
《三峽橋》以雄渾壯麗的筆觸描繪了自然界的壯麗景色,揭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和偉力。通過夸張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將自然界的力量與人文的智慧相結合,使詩詞具有了更深的意蘊和感染力。
詩中的太行山、黃河、老龍、北斗、明月等形象,以及太白、東坡等歷史人物的引用,都展現了作者的博大胸懷和對自然的崇敬之情。整首詩詞氣勢磅礴,意境壯麗,給人以震撼和激蕩的感覺,使人對自然的偉力和人類的智慧產生敬畏之情。
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自然與人文的對比,突出了自然界的壯美和人文的渺小。詩人以山中的泉石來比喻太白和東坡的美酒,傳達了對大自然奇妙與美妙的贊嘆,表達了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無法企及的境界。
總之,《三峽橋》是一首具有浩然之氣的詩詞作品,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象征意象的運用,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文智慧的贊美。詩詞的意境宏大壯麗,給人以震撼和思考,使人對自然與人類的關系產生深刻的思索。
“挹之以北斗之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xiá qiáo
三峽橋
tài xíng bāi pò huáng hé chū, bì xì fān shēn cāng hǎi lì.
太行擘破黃河出,赑屃翻身滄海立。
lǎo lóng bào bǎo zhèng hān shuì, dì dǐ hēi fēng chuī pī lì.
老龍抱寶正鼾睡,地底黑風吹霹靂。
yì zhī yǐ běi dǒu zhī ruì, yuè zhī yǐ míng yuè zhī bì.
挹之以北斗之枘,瀹之以明月之璧。
chuài zhī yǐ tài bái dōng pō liǎng zhé xiān, shàng bù fù hū cǐ shān zhī quán shí.
啜之以太白東坡兩謫仙,尚不負乎此山之泉石。
“挹之以北斗之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