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華暖透三更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月華暖透三更露”全詩
綠眉素頰澹裙裳,月華暖透三更露。
雙成飛瓊妒高研,引梢搖月分嬋娟。
云璈一曲迸空碧,青鸞驚起花翩翩。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碧桃曲》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碧桃曲》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草地平坦,通向瑤池之路不斷,
樓閣擋住了東風,樹上盛開花朵。
翠綠的眉毛,素白的面頰,淡淡的裙裳,
月光透過薄露,溫暖地照耀著午夜。
兩朵成雙的飛瓊羨慕高聳的云研,
引梢搖曳,月光分割出嬋娟的光影。
云璈彈奏的一曲,突然閃耀出空曠的藍色,
青鸞驚起,花兒翩翩起舞。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美麗的夜晚景象,以及其中的一段故事。詩人通過描寫草地、樓閣、花朵、月光等元素,展示了夜晚的寧靜和美麗。詩中的主角是一位婦女,她身著淡雅的裙裳,擁有翠綠的眉毛和素白的面頰。她在月光下優雅地行走,散發出溫暖的光芒。詩人還描繪了兩朵飛瓊,羨慕地凝望著高聳的云研(指高聳入云的建筑),它們的出現增添了神秘感和令人向往的氛圍。最后,云璈彈奏的一曲音樂讓整個夜晚變得更加美麗,青鸞驚起,花兒也跟著翩翩起舞。
賞析:
《碧桃曲》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夜晚的美麗景色,通過形容細節和意象的運用,將讀者帶入一個富有詩意的境界。詩中使用了豐富的色彩和視覺形象,如草地平坦、花滿樹、綠眉素頰等,使得整個場景生動而鮮活。同時,詩人巧妙地運用了意象的對比,如樓礙東風與花滿樹、綠眉素頰與月華暖透等,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和層次感。
詩中的女性形象展示了柔美和高貴,她的儀態和氣質與夜晚的景色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種和諧的畫面。通過描繪她的裝飾和舉止,詩人傳達了她的美麗和迷人之處。同時,詩中的飛瓊、云璈和青鸞等意象,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使整個詩篇更具魅力。
《碧桃曲》以其細膩的描寫和豐富的意象,展示了宋代詩人洪咨夔的藝術才華和對美的追求。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獨特的構思,他將讀者帶入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夜晚世界,《碧桃曲》是一首宋代洪咨夔的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平坦的草地通向無盡的瑤池之路,
樓閣阻擋東風,花朵滿樹開放。
翠綠的眉毛,素凈的面頰,淡雅的裙裳,
月光透過薄露,溫暖照耀三更的露水。
成雙的飛瓊嫉妒高聳的云研,
引梢搖曳,月光分割出嬋娟的光影。
云璈一曲迸發出空曠的碧藍,
青鸞驚起,花兒翩翩起舞。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美麗的夜晚景象,并敘述了其中一個情節。詩人通過描寫草地、樓閣、花朵、月光等元素,展現了夜晚的寧靜和美麗。詩中的主角是一位婦女,她擁有翠綠的眉毛、素凈的面頰和淡雅的裙裳。她在月光下優雅地行走,散發出溫暖的光芒。詩人還描繪了兩朵成雙的飛瓊,它們嫉妒地凝望著高聳的云研(指高聳入云的樓閣),它們的出現增添了神秘感和令人向往的氛圍。最后,云璈奏響的一曲音樂使整個夜晚更加美麗,青鸞驚起,花兒翩翩起舞。
賞析:
《碧桃曲》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夜晚的美麗景色,通過形容細節和意象的運用,將讀者帶入一個充滿詩意的境界。詩中使用了豐富的色彩和視覺形象,如平坦的草地、開滿花朵的樹、翠綠的眉毛和素凈的面頰,使整個場景生動而鮮活。同時,詩人巧妙地運用了意象的對比,如樓閣阻擋東風與花朵滿樹開放、翠綠的眉毛與月光溫暖透過等,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和層次感。
詩中的女性形象展示出柔美和高貴,她的儀態和氣質與夜晚的景色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通過描繪她的裝飾和舉止,詩人傳達了她的美麗和迷人之處。同時,詩中的飛瓊、云璈和青鸞等意象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使整個詩篇更具魅力。
《碧桃曲》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豐富的意象,展示了洪咨夔作為宋代詩人的藝術才華和對美的追求。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獨特的構思,他將讀者帶入一個美麗而神
“月華暖透三更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 táo qū
碧桃曲
cǎo píng bù duàn yáo chí lù, lóu ài dōng fēng huā mǎn shù.
草平不斷瑤池路,樓礙東風花滿樹。
lǜ méi sù jiá dàn qún shang, yuè huá nuǎn tòu sān gēng lù.
綠眉素頰澹裙裳,月華暖透三更露。
shuāng chéng fēi qióng dù gāo yán, yǐn shāo yáo yuè fèn chán juān.
雙成飛瓊妒高研,引梢搖月分嬋娟。
yún áo yī qǔ bèng kōng bì, qīng luán jīng qǐ huā piān piān.
云璈一曲迸空碧,青鸞驚起花翩翩。
“月華暖透三更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