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將柏舟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盡將柏舟淚”全詩
結堂水石邃,奉此清節母。
菊能駐頹景,松下蔚可數。
萱能忘百憂,竹間粲欲語。
日淡迎春風,云薄謝秋暑。
板輿穿蔭來,采袂踏花舞。
點頭每一笑,彈指忽千古。
盡將柏舟淚,灑作蓼莪雨。
僾然若存,青山照庭戶。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阮亨甫壽樂堂澹庵各一首·壽樂》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阮亨甫壽樂堂澹庵各一首·壽樂》是洪咨夔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孤塔明橫巘,短橋華枉渚。
結堂水石邃,奉此清節母。
菊能駐頹景,松下蔚可數。
萱能忘百憂,竹間粲欲語。
日淡迎春風,云薄謝秋暑。
板輿穿蔭來,采袂踏花舞。
點頭每一笑,彈指忽千古。
盡將柏舟淚,灑作蓼莪雨。
僾然若存,青山照庭戶。
中文譯文:
孤塔明亮地橫在峭壁上,短橋卻徒然橫跨水面。
結構精致的堂宇,水石布置得深邃,以此獻給端莊清雅的母親。
菊花能美化凋零的景色,松樹下郁郁蔥蔥的不可計數。
萱草能忘卻百般憂愁,竹林里閃爍著渴望言語的光彩。
淡淡的陽光迎接著春風,輕薄的云彩為秋日的炎熱辭別。
花轎穿過蔭涼而來,采集著衣袂踏著花朵翩翩起舞。
微微點頭,每一次笑容,瞬間成為千古傳世。
用柏木舟的淚水,灑下作為蓼莪(一種植物)的雨水。
雖然如此蒼涼,青山依然照耀著壽樂堂的門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洪咨夔為阮亨甫和澹庵壽樂堂所寫的祝壽詩。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壽樂堂的場景,表達對壽樂堂的贊美和祝福。
詩中提到的孤塔和短橋,以及水石和菊花、松樹和萱草,都是景物的對比和襯托,突出了壽樂堂的高雅和美好。壽樂堂被描繪為結構精致、水石布置深邃的建筑,代表了洪咨夔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詩中還描述了自然的變遷,從春風迎接陽光到秋天云彩薄淡,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季節的更替。花轎穿過蔭涼,采集著花朵,象征著歡樂和祝福。詩中的微笑和點頭,代表著作者對母親的尊敬和祝福,將這些微小的動作與千古傳世相對應。
最后的柏木舟淚水灑下作為蓼莪的雨水,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情和思念之情。盡管如此蒼涼,但青山依然照耀著壽樂堂的門戶,暗示著母親的精神永遠存在并照亮著家庭。
整首詩以清雅、含蓄的語言描繪了壽樂堂和母親的美好,展示了作者對母親的深情和敬意。通過自然景物的對比和變化,以及壽樂堂的場景描繪,詩中融入了對家庭和親情的思考和贊美。這首詩詞給人以寧靜、溫馨的感受,傳遞了對母愛和家庭的珍視與祝福。
“盡將柏舟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uǎn hēng fǔ shòu lè táng dàn ān gè yī shǒu shòu lè
阮亨甫壽樂堂澹庵各一首·壽樂
gū tǎ míng héng yǎn, duǎn qiáo huá wǎng zhǔ.
孤塔明橫巘,短橋華枉渚。
jié táng shuǐ shí suì, fèng cǐ qīng jié mǔ.
結堂水石邃,奉此清節母。
jú néng zhù tuí jǐng, sōng xià wèi kě shǔ.
菊能駐頹景,松下蔚可數。
xuān néng wàng bǎi yōu, zhú jiān càn yù yǔ.
萱能忘百憂,竹間粲欲語。
rì dàn yíng chūn fēng, yún báo xiè qiū shǔ.
日淡迎春風,云薄謝秋暑。
bǎn yú chuān yīn lái, cǎi mèi tà huā wǔ.
板輿穿蔭來,采袂踏花舞。
diǎn tóu měi yī xiào, tán zhǐ hū qiān gǔ.
點頭每一笑,彈指忽千古。
jǐn jiāng bǎi zhōu lèi, sǎ zuò liǎo é yǔ.
盡將柏舟淚,灑作蓼莪雨。
ài rán ruò cún, qīng shān zhào tíng hù.
僾然若存,青山照庭戶。
“盡將柏舟淚”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