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翁流慶遍仍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耐翁流慶遍仍來”全詩
但認白云飛一點,便勝黃犢牛走千回。
屋山早露柤梨熟,墓道秋風菊桂開。
父子相從歸展省,豈無野水為添杯。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又和憶可庵》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又和憶可庵》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作品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耐翁流慶遍仍來,
隨處蒸嘗薦筍苔。
但認白云飛一點,
便勝黃犢牛走千回。
屋山早露柤梨熟,
墓道秋風菊桂開。
父子相從歸展省,
豈無野水為添杯。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洪咨夔對憶可庵的再次贊美和思念之情。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描述人物行為,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和家人的深情厚意,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和生活的贊美。
賞析:
1. 第一句“耐翁流慶遍仍來”,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憶可庵的敬佩之情。耐翁指的是友人的雅號,流慶指的是詩人在憶可庵中感受到的流動的樂趣和歡愉。這句話表達了友情的長久和持續,不斷地來往和交流。
2. 第二句“隨處蒸嘗薦筍苔”,描繪了在憶可庵中品嘗竹筍和苔蘚的美味,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待客之道的贊賞和感激之情。這句話也展示了憶可庵的環境宜人和精心烹飪的特色。
3. 第三句“但認白云飛一點,便勝黃犢牛走千回”,通過比較白云和黃犢牛的運動,表達了詩人對憶可庵的景色之美的贊嘆。詩人認為,一點飄動的白云勝過千次黃犢牛的奔跑,突出了憶可庵的自然景觀的獨特魅力。
4. 第四句“屋山早露柤梨熟,墓道秋風菊桂開”,描繪了憶可庵周圍的自然景觀。屋山指的是庵前的小山,柤梨熟和菊桂開分別指的是果樹和花草的成熟和盛開,展示了秋季的景色美麗而豐收。
5. 最后兩句“父子相從歸展省,豈無野水為添杯”,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思念和對回家的期待。詩人希望父子能夠一同歸家,展示家人團聚的渴望和對家庭幸福的向往。最后一句提到的“野水”象征著自然的清泉,為歸家之人提供一杯清涼的水,體現了對家庭溫暖和幸福的向往。
通過描繪友情、自然景物和家庭團聚的情感,洪咨夔在《又和憶可庵》中表達了對友人、自然和家庭的深情厚意,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感性思維和對生活的贊美。
“耐翁流慶遍仍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hé yì kě ān
又和憶可庵
nài wēng liú qìng biàn réng lái, suí chù zhēng cháng jiàn sǔn tái.
耐翁流慶遍仍來,隨處蒸嘗薦筍苔。
dàn rèn bái yún fēi yì diǎn, biàn shèng huáng dú niú zǒu qiān huí.
但認白云飛一點,便勝黃犢牛走千回。
wū shān zǎo lù zhā lí shú, mù dào qiū fēng jú guì kāi.
屋山早露柤梨熟,墓道秋風菊桂開。
fù zǐ xiāng cóng guī zhǎn shěng, qǐ wú yě shuǐ wèi tiān bēi.
父子相從歸展省,豈無野水為添杯。
“耐翁流慶遍仍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