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輿如半作春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竹輿如半作春行”全詩
山中祗怪天能窄,棧外方知地本平。
黔袂煉{上艸下都}斜屋小,黃纓淘礦亂砂明。
終年一飽難如許,愧爾爐熏管送迎。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被檄出城》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被檄出城》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引卻東風觱栗聲,
竹輿如半作春行。
山中祗怪天能窄,
棧外方知地本平。
黔袂煉上斜屋小,
黃纓淘礦亂砂明。
終年一飽難如許,
愧爾爐熏管送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洪咨夔被檄出城后的境遇和心情。他在山中行走,感受到東風吹過竹林,引起了他內心的震動。他乘坐竹輿,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行進之中。在山中,他感嘆天空竟能如此狹窄,而離開棧道,才能真正感受到大地的廣闊平坦。
詩中提到了黔袂、斜屋、黃纓、淘礦等詞語,這些都是與詩人的境遇和生活環境相關的描寫。黔袂指的是衣袖上的污漬,暗示了詩人艱辛的勞作;斜屋代表了狹小的住所,暗示了貧困的生活狀況;黃纓和淘礦則暗示了詩人辛勤勞作的景象。
詩人在詩的結尾表達了自己難以常常得到滿足的心情,他感到愧疚,因為他的一生難以有機會享受富足的生活,而只能在貧困中度過。他惋惜自己的命運,也感慨世事的無奈。
賞析:
《被檄出城》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在貧困困境中的生活和內心的感受。詩中的景物描寫樸素而生動,通過對東風、竹輿、山中等元素的描繪,將詩人的情感與環境融為一體。詩人通過對黔袂、斜屋、黃纓、淘礦等形象的描寫,展現了自己辛勤勞作和貧困生活的真實寫照。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細節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慨和愧疚之情。詩人對自己的命運的無奈和對富足生活的渴望,在結尾處得到了深刻的體現。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樸素的語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詩人在貧困環境中的堅韌和對生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感人力量。
“竹輿如半作春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èi xí chū chéng
被檄出城
yǐn què dōng fēng bì lì shēng, zhú yú rú bàn zuò chūn xíng.
引卻東風觱栗聲,竹輿如半作春行。
shān zhōng zhī guài tiān néng zhǎi, zhàn wài fāng zhī dì běn píng.
山中祗怪天能窄,棧外方知地本平。
qián mèi liàn shàng cao xià dū xié wū xiǎo, huáng yīng táo kuàng luàn shā míng.
黔袂煉{上艸下都}斜屋小,黃纓淘礦亂砂明。
zhōng nián yī bǎo nán rú xǔ, kuì ěr lú xūn guǎn sòng yíng.
終年一飽難如許,愧爾爐熏管送迎。
“竹輿如半作春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