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寒益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歲暮寒益壯”全詩
陽烏不自暖,雪壓扶桑枝。
歲暮寒益壯,青春安得歸。
朔雁到南海,越禽何處飛。
誰言貧士嘆,不為身無衣。
分類:
作者簡介(劉駕)
劉駕,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與曹鄴友善,俱工古風。鄴先及第,不忍先歸,待于長安。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亦中第,乃同歸越中。時國家承平,獻樂府十章,帝甚悅。累歷達官,終國子博士。其詩敢于抨擊統治階級的腐化昏庸,能夠反映民間疾苦。辛文房稱其“詩多比興含蓄,體無定規,興盡即止,為時所宗。”(《唐才子傳》卷七)其詩較有社會內容,如《反賈客樂》反映農民疾苦,《有感》抨擊邊將腐化,《棄婦》表現對被遺棄婦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較好的作品。《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詩集一卷,《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事跡見其《唐樂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傳》卷七。《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
《相和歌辭·苦寒行》劉駕 翻譯、賞析和詩意
苦寒行
嚴寒動八荒,藾藾無休時。
陽烏不自暖,雪壓扶桑枝。
歲暮寒益壯,青春安得歸。
朔雁到南海,越禽何處飛。
誰言貧士嘆,不為身無衣。
中文譯文:
痛苦的寒冷旅程
嚴寒籠罩整個世界,持續不停。
太陽烏鴉無法自暖,雪壓彎曲的扶桑枝。
歲末寒氣更加強勁,青春何處安身。
遠離北方的大雁到達南海,越地的禽鳥又飛向何方。
有誰說貧困的人嘆息,不是因為身無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寒冷嚴冬中流離失所的感受。詩中描繪了嚴寒的冬天,沒有一絲溫暖,陽光也無法帶來熱量,而是被大雪壓得低垂的扶桑樹。歲末的寒冷使得青春的人們無處可歸。北方的大雁南飛,而越地的禽鳥飛往何方,反映了遙遠的人和物的離散。最后兩句表達了貧窮者無衣可穿而無法自己得到溫暖的悲嘆。
這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寒冷和貧困所帶來的困苦和失落感。同時,通過描述自然景觀來揭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在荒涼和寒冷的環境中,人們變得無助而茫然。整首詩在表達困境的同時,也映射了社會和人際關系中的無奈和冷漠。詩中對寒冷和貧窮的描繪使讀者產生深思,引起對社會不公和人道主義的思考。
“歲暮寒益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hè gē cí kǔ hán xíng
相和歌辭·苦寒行
yán hán dòng bā huāng, lài lài wú xiū shí.
嚴寒動八荒,藾藾無休時。
yáng wū bù zì nuǎn, xuě yā fú sāng zhī.
陽烏不自暖,雪壓扶桑枝。
suì mù hán yì zhuàng, qīng chūn ān dé guī.
歲暮寒益壯,青春安得歸。
shuò yàn dào nán hǎi, yuè qín hé chǔ fēi.
朔雁到南海,越禽何處飛。
shuí yán pín shì tàn, bù wéi shēn wú yī.
誰言貧士嘆,不為身無衣。
“歲暮寒益壯”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