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莫是鄭安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前身莫是鄭安期”出自宋代白玉蟾的《送鄭陽春》,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qián shēn mò shì zhèng ān qī,詩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前身莫是鄭安期”全詩
《送鄭陽春》
前身莫是鄭安期,井灶重來跡已遺。
澗底菖蒲無可採,共君細讀漢時碑。
澗底菖蒲無可採,共君細讀漢時碑。
分類: 陽春
《送鄭陽春》白玉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鄭陽春》是宋代白玉蟾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前身莫是鄭安期,
井灶重來跡已遺。
澗底菖蒲無可採,
共君細讀漢時碑。
詩中描繪了一個人物鄭陽春的離別場景。下面是對詩意和賞析的解讀:
詩的開篇提到了一個人物的前身,即鄭安期,暗示了鄭陽春在人生歷程中的轉變和變遷。詩中描述鄭陽春的身世和經歷已經隱匿,只能通過他留下的井灶等遺跡來推測。這種描寫方式給人以神秘感和隱晦之感。
接著,詩人描述了一個澗底的菖蒲,但無法采摘,意味著鄭陽春已經離去,無法再與他共同欣賞這美麗的景色。菖蒲在中國文化中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代表著高雅、清純和堅韌。這里菖蒲的出現,更加突出了離別的傷感和無奈。
最后兩句詩中,詩人向鄭陽春發出勸告,希望他仔細閱讀漢代時留下的碑文。這或許是詩人希望鄭陽春在離開后能夠通過閱讀古代碑文,尋找到人生的方向和價值。
整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離別的情景,表達了對離別者的思念和希望。通過描寫鄭陽春的前身、遺跡和菖蒲,詩人抒發了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感慨,同時也傳達了對文化傳承和歷史記憶的重視。整首詩以寥寥數語勾勒出離愁別緒,給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
“前身莫是鄭安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èng yáng chūn
送鄭陽春
qián shēn mò shì zhèng ān qī, jǐng zào chóng lái jī yǐ yí.
前身莫是鄭安期,井灶重來跡已遺。
jiàn dǐ chāng pú wú kě cǎi, gòng jūn xì dú hàn shí bēi.
澗底菖蒲無可採,共君細讀漢時碑。
“前身莫是鄭安期”平仄韻腳
拼音:qián shēn mò shì zhèng ān qī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前身莫是鄭安期”的相關詩句
“前身莫是鄭安期”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前身莫是鄭安期”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前身莫是鄭安期”出自白玉蟾的 《送鄭陽春》,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