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下澄空萬古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巖下澄空萬古潭”全詩
雙劍變成龍化去,兩溪相并水歸南。
分類:
作者簡介(竇鞏)
[唐](約公元七六二年至八二一年間在世)字友封,京兆金城人,竇庠之弟。生卒年均不詳,約自唐肅宗寶應元年至穆宗長慶元年間在世,年六十歲。狀貌魁偉。少博覽,無所不通。性宏放,好談古今。門多長者車轍。諸兄均先貴達,鞏于元和二年(公元八O七年)始舉進士。袁滋鎮滑州,辟為從事。入朝,拜侍御史,歷司勛員外刑部郎中。元稹觀察浙東,奏為副使,檢校秘書少監,兼御史中丞。稹移鎮武昌,鞏為副使。平居與人言,吻動而言不發,白居易等目為囁嚅翁。后終老于鄂渚。鞏所著詩,見竇氏聯珠集。
《題劍津》竇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劍津》是唐代竇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風前推折千年劍,
巖下澄空萬古潭。
雙劍變成龍化去,
兩溪相并水歸南。
詩意:
這首詩詞以劍津為題材,通過描寫劍和水的變化,表達了時光流轉、萬物變幻的主題。詩人借劍津來表達自然界萬物的生命力和變遷之美,以及人生的短暫和無常。
賞析:
首句"風前推折千年劍"描繪了風吹動下千年劍的景象,劍被推動、折斷,展現出劍的脆弱和歲月的無情。接著,"巖下澄空萬古潭"描繪了巖石下的潭水,清澈而空曠,象征著時間的深遠和歷史的長久。
接下來的兩句"雙劍變成龍化去,兩溪相并水歸南"表達了劍的形態逐漸轉變,化為龍的形象,并且兩條溪流匯聚,水流向南。這里的龍可以被視為象征吉祥和力量的象征,而水的歸南則可能意味著萬物歸源、回歸自然的意象。
整首詩詞通過劍和水的變化,以及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時間的無情流轉、萬物的變幻和人生的短暫。詩人通過對劍津的描寫,寄托了對生命和自然的思考,以及對人生無常的深刻體悟。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意境深遠的語言,展示了唐代詩人竇鞏的才華和對自然與人生的獨特感悟。
“巖下澄空萬古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jiàn jīn
題劍津
fēng qián tuī zhé qiān nián jiàn, yán xià chéng kōng wàn gǔ tán.
風前推折千年劍,巖下澄空萬古潭。
shuāng jiàn biàn chéng lóng huà qù, liǎng xī xiāng bìng shuǐ guī nán.
雙劍變成龍化去,兩溪相并水歸南。
“巖下澄空萬古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三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