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頭火曈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洛陽城頭火曈曈”全詩
宮城南面有深山,盡將老幼藏其間。
重巖為屋橡為食,丁男夜行候消息。
聞道官軍猶掠人,舊里如今歸未得。
董逃行,漢家幾時重太平。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相和歌辭》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洛陽城頭火曈曈,
亂兵燒我天子宮。
宮城南面有深山,
盡將老幼藏其間。
重巖為屋橡為食,
丁男夜行候消息。
聞道官軍猶掠人,
舊里如今歸未得。
董逃行,漢家幾時重太平。
詩意:
這首詩詞是描述了戰亂時期洛陽城遭遇被敵人攻破的悲慘景象。火焰在洛陽城頭上沖天,亂兵燒毀了天子的宮殿。在城南面有一片深山,老人和孩子們都躲在這里。他們只能依靠山石作為房屋,橡樹果實為食物。男人們夜間出行,等待消息。他們聽說官軍還在掠奪人民,舊日的家園如今仍無法安居。董逃行所問的是,漢家何時能重太平?
賞析:
這首詩詞真實地展示了戰亂時期人們的苦難和無助。作者以洛陽城的破敗景象描寫了戰亂的殘酷和矛盾。天子的宮殿被燒毀,人們只能躲在深山中生活。他們過著艱苦的生活,用山石做房屋,吃橡樹果實為食物。男人們不得不夜間行走,等待消息。詩詞中蘊含了對民眾困境的同情和對太平盼望的呼喚。通過描繪人們的艱難生活,作者間接表達了對戰亂的厭倦和對和平的希望。整首詩詞以簡練而富有節奏感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戰亂時期社會現實的批判與思考,讓人對人間之苦和和平之美產生深深的思索。
“洛陽城頭火曈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hè gē cí
相和歌辭
luò yáng chéng tóu huǒ tóng tóng, luàn bīng shāo wǒ tiān zǐ gōng.
洛陽城頭火曈曈,亂兵燒我天子宮。
gōng chéng nán miàn yǒu shēn shān,
宮城南面有深山,
jǐn jiāng lǎo yòu cáng qí jiān.
盡將老幼藏其間。
zhòng yán wèi wū xiàng wèi shí, dīng nán yè xíng hòu xiāo xī.
重巖為屋橡為食,丁男夜行候消息。
wén dào guān jūn yóu lüè rén, jiù lǐ rú jīn guī wèi dé.
聞道官軍猶掠人,舊里如今歸未得。
dǒng táo xíng, hàn jiā jǐ shí zhòng tài píng.
董逃行,漢家幾時重太平。
“洛陽城頭火曈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