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居在東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托居在東里”全詩
念我平生歡,托居在東里。
失既不足憂,得亦不為喜。
安貧固其然,處賤寧獨恥。
云閑虛我心,水清澹吾味。
云水俱無心,斯可長伉儷。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古意》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意》是唐代詩人戴叔倫創作的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寧靜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對貧苦的堅守。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悠悠南山云,云演不斷流動,如同南山上的云朵;
濯濯東流水,水從東方悠然流淌;
念我平生歡,回憶起我一生的歡樂;
托居在東里,安居在東邊的村舍;
失既不足憂,失去也不足以讓我憂傷;
得亦不為喜,得到也不至于讓我喜悅;
安貧固其然,寧靜自然的貧苦生活已經足夠;
處賤寧獨恥,就算低賤也不覺羞恥;
云閑虛我心,我心靈寧靜如云一般空靈;
水清澹吾味,清澈的水如同我的生活品味;
云水俱無心,云和水都沒有糾結的心思;
斯可長伉儷,它們可以成為長久的伉儷。
《古意》詩意深遠,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簡樸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社會功名利祿的淡泊。詩中的南山云和東流水象征著長久不變的自然規律,與詩人的內心產生了共鳴。詩人堅守貧苦的生活,寧愿自己貧困,也不愿追求名利,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無欲無求。詩人心靈寧靜如云,生活樸素如清水,將自己與自然融為一體,以達到內心的寧靜和安定。
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寧靜自然生活的追求,強調了一種超越物質欲望的境界。通過與自然相比較,詩人表達了對簡單平和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堅守,表現出對人生境遇的豁達和超脫,傳遞了淡泊名利、追求心靈自由的價值觀念。
“托居在東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yì
古意
yōu yōu nán shān yún, zhuó zhuó dōng liú shuǐ.
悠悠南山云,濯濯東流水。
niàn wǒ píng shēng huān, tuō jū zài dōng lǐ.
念我平生歡,托居在東里。
shī jì bù zú yōu, dé yì bù wéi xǐ.
失既不足憂,得亦不為喜。
ān pín gù qí rán, chù jiàn níng dú chǐ.
安貧固其然,處賤寧獨恥。
yún xián xū wǒ xīn, shuǐ qīng dàn wú wèi.
云閑虛我心,水清澹吾味。
yún shuǐ jù wú xīn, sī kě zhǎng kàng lì.
云水俱無心,斯可長伉儷。
“托居在東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