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烹松火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茶烹松火紅”全詩
東山有遺塋,南野起新筑。
家世素業儒,子孫鄙食祿。
披云朝出耕,帶月夜歸讀。
身勩竟亡疲,團團欣在目。
野芳綠可采,泉美清可掬。
茂樹延晚涼,早田候秋熟。
茶烹松火紅,酒吸荷杯綠。
解佩臨清池,撫琴看修竹。
此懷誰與同,此樂君所獨。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南野》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野》是唐代詩人戴叔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治田長山下,引流坦溪曲。
東山有遺塋,南野起新筑。
家世素業儒,子孫鄙食祿。
披云朝出耕,帶月夜歸讀。
身勩竟亡疲,團團欣在目。
野芳綠可采,泉美清可掬。
茂樹延晚涼,早田候秋熟。
茶烹松火紅,酒吸荷杯綠。
解佩臨清池,撫琴看修竹。
此懷誰與同,此樂君所獨。
詩意:
《南野》描繪了詩人在南野田園中的生活景象和內心感受。詩人生活在山下,他治理著田地,引導著平坦溪水流經田野。在東山上有一座古墓,而在南野則興建著新居。詩人的家世世代以儒學為業,但子孫們卻卑微地依賴俸祿過活。詩人清晨披云而出,辛勤地耕作,夜晚帶著月色歸來讀書。盡管身體疲憊,但他滿懷喜悅地看著他的勞作成果。田野中的野花綠草可供采摘,清泉美麗而可飲。茂密的樹木帶來涼爽的氣息,早種的田地等待著豐收的秋季。烹茶時松火泛著紅光,品酒時荷花杯中的酒呈現翠綠。解下佩帶,站在清池邊,撫琴時觀賞修竹。這種心境和樂趣是他獨自擁有的,他思念著與誰分享這些心情,這些樂事。
賞析:
《南野》通過描繪田園生活的細節,表達了詩人戴叔倫對質樸、自然、寧靜生活的向往。詩人描述了自己治理田地、耕作種田的辛勤努力,以及夜晚回家讀書的情景,展現了他對知識的追求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他對大自然的細膩觀察和對生活瑣事的感悟,讓他能夠欣賞到田野中的野芳、清泉的美麗,感受到茂密樹木帶來的涼爽和早種田地等待著秋收的喜悅。詩人還通過茶烹、酒品、解佩、撫琴等活動,表達了他內心的寧靜和對自然的敬畏。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田園生活和自然景觀的深情贊美,體現了他對純樸、寧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茶烹松火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yě
南野
zhì tián cháng shān xià, yǐn liú tǎn xī qū.
治田長山下,引流坦溪曲。
dōng shān yǒu yí yíng, nán yě qǐ xīn zhù.
東山有遺塋,南野起新筑。
jiā shì sù yè rú, zǐ sūn bǐ shí lù.
家世素業儒,子孫鄙食祿。
pī yún cháo chū gēng, dài yuè yè guī dú.
披云朝出耕,帶月夜歸讀。
shēn yì jìng wáng pí, tuán tuán xīn zài mù.
身勩竟亡疲,團團欣在目。
yě fāng lǜ kě cǎi, quán měi qīng kě jū.
野芳綠可采,泉美清可掬。
mào shù yán wǎn liáng, zǎo tián hòu qiū shú.
茂樹延晚涼,早田候秋熟。
chá pēng sōng huǒ hóng, jiǔ xī hé bēi lǜ.
茶烹松火紅,酒吸荷杯綠。
jiě pèi lín qīng chí, fǔ qín kàn xiū zhú.
解佩臨清池,撫琴看修竹。
cǐ huái shuí yǔ tóng, cǐ lè jūn suǒ dú.
此懷誰與同,此樂君所獨。
“茶烹松火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