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別又千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別又千里”全詩
明河川上沒,芳草露中衰。
此別又千里,少年能幾時。
心知剡溪路,聊且寄前期。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早行寄朱山人放》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早行寄朱山人放》
作者:戴叔倫(唐代)
山曉旅人去,
天高秋氣悲。
明河川上沒,
芳草露中衰。
此別又千里,
少年能幾時。
心知剡溪路,
聊且寄前期。
譯文:
清晨山間旅人啟程,
天空高遠,秋意悲涼。
明亮的河流消失在遠方,
芬芳的草地中的露水已枯萎。
這一次的離別又是千里之遙,
青年時光能有幾何。
我心里明白,前方的剡溪路,
只能暫時將我的思念寄托其中。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旅人在清晨離別的場景。作者以秋天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對旅人離去的愁緒。詩中提到的明亮的河流和芳草的凋零,象征著時光的流逝和離別的凄涼。作者深知離別的辛酸和路途的遙遠,只能將自己的思念和祝福寄托于前方的剡溪路上。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凄美的意境,展現了離別的哀愁和時光的無情。作者通過描繪山間旅人的離別情景,將自然景色與人情之間相互映襯,突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時光的無情流逝。詩中的描寫細膩而準確,用詞簡練,情感真摯,使人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旅人的離別之苦和作者的離愁別緒。整首詩通過簡短的詞句,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思念和祝福之情,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此別又千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xíng jì zhū shān rén fàng
早行寄朱山人放
shān xiǎo lǚ rén qù, tiān gāo qiū qì bēi.
山曉旅人去,天高秋氣悲。
míng hé chuān shàng méi, fāng cǎo lù zhōng shuāi.
明河川上沒,芳草露中衰。
cǐ bié yòu qiān lǐ, shào nián néng jǐ shí.
此別又千里,少年能幾時。
xīn zhī shàn xī lù, liáo qiě jì qián qī.
心知剡溪路,聊且寄前期。
“此別又千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