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動遠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兵動遠征”全詩
建牙連朔漠,飛騎入胡城。
夜月邊塵影,秋風隴水聲。
陳琳能草檄,含笑出長平。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送崔融》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崔融》是唐代戴叔倫創作的一首送別詩。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王者應無敵,
我軍開始遠征。
建立軍營抵達北方,留下壯麗的足跡,
飛騎沖入敵方城池。
夜晚月光下的塵土影子,
秋天風吹過隴水的聲音。
陳琳能寫下戰爭告示,
他含笑而去,出發長平。
詩意:
這首詩以送別崔融為主題,通過描寫戰爭的景象和戰士們的英勇,表達了作者對崔融遠征的贊美和祝福。詩中描繪了戰爭的場景,表達了王者應該無敵的意愿,以及軍隊壯麗的姿態。作者通過描寫夜晚月光下的塵土和秋風吹過隴水的聲音,創造了一種戰爭中的震撼感。最后,作者提到了陳琳的草檄文,這是一種戰爭告示,顯示出戰爭的激烈和緊張。
賞析:
《送崔融》以豪邁的口吻,將戰爭的景象和戰士的氣勢描繪得生動而富有力量感。詩中使用了一些意象和修辭手法,如“王者應無敵”和“飛騎沖入敵方城池”,通過這些形象描寫,表達了對戰士們的敬意和對戰爭的崇敬。詩的最后一句提到了陳琳的草檄文,這是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這個細節,把詩的主題更加聚焦在戰爭上。整首詩氣勢磅礴,富有激情,展示出戰士們的英勇和決心,以及對他們的祝福和敬仰。
“天兵動遠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cuī róng
送崔融
wáng zhě yīng wú dí, tiān bīng dòng yuǎn zhēng.
王者應無敵,天兵動遠征。
jiàn yá lián shuò mò, fēi qí rù hú chéng.
建牙連朔漠,飛騎入胡城。
yè yuè biān chén yǐng, qiū fēng lǒng shuǐ shēng.
夜月邊塵影,秋風隴水聲。
chén lín néng cǎo xí, hán xiào chū cháng píng.
陳琳能草檄,含笑出長平。
“天兵動遠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