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靈山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日靈山去”全詩
此日靈山去,何方半座迎。
麻衣逢雪暖,草履躡云輕。
若見中林石,應知第四生。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送嵩律師頭陀寺》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嵩律師頭陀寺》是唐代戴叔倫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相傳五部學,更有一人成。
此日靈山去,何方半座迎。
麻衣逢雪暖,草履躡云輕。
若見中林石,應知第四生。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送別嵩律師前往頭陀寺的情景。詩中表達了對嵩律師的贊美和祝福,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佛法和修行的向往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送別的場景,同時融入了佛教的元素。下面對每個句子進行分析:
1. 相傳五部學,更有一人成。
這兩句話指的是傳說中的五部經典,表示學習修行之人中,只有極少數能夠真正成就。這里是對嵩律師的贊賞,認為他是其中的一位。
2. 此日靈山去,何方半座迎。
"靈山"指的是頭陀寺,詩中描述了嵩律師離開的那一天,說不定有半座山迎送他。這里表達了對嵩律師的重視和尊敬。
3. 麻衣逢雪暖,草履躡云輕。
這兩句描寫了嵩律師在寒冷的天氣中身穿麻衣,踏著輕盈的草履,卻感到溫暖和輕盈。這是佛教中修行者超脫塵世的象征,也表達了修行者對物質財富的超越和內心的安寧。
4. 若見中林石,應知第四生。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嵩律師修行成果的期待。"中林石"是指頭陀寺里的一塊石頭,象征著修行者的境界。"第四生"則是指佛教中的四果位,表示修行者達到的高境界。這里作者希望嵩律師能夠在修行中取得更高層次的成就。
總體來說,《送嵩律師頭陀寺》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呈現了送別行者的場景和對其修行成果的贊美和期待。同時,融入了佛教的元素,表達了對佛法和修行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此日靈山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ōng lǜ shī tóu tuó sì
送嵩律師頭陀寺
xiāng chuán wǔ bù xué, gèng yǒu yī rén chéng.
相傳五部學,更有一人成。
cǐ rì líng shān qù, hé fāng bàn zuò yíng.
此日靈山去,何方半座迎。
má yī féng xuě nuǎn, cǎo lǚ niè yún qīng.
麻衣逢雪暖,草履躡云輕。
ruò jiàn zhōng lín shí, yīng zhī dì sì shēng.
若見中林石,應知第四生。
“此日靈山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