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向江南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師向江南去”全詩
師向江南去,予方轂下留。
風霜兩足白,宇宙一身浮。
歸及梅花發,題詩寄隴頭。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送僧南歸》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僧南歸》是唐代戴叔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兵塵猶澒洞,僧舍亦征求。
師向江南去,予方轂下留。
風霜兩足白,宇宙一身浮。
歸及梅花發,題詩寄隴頭。
詩意:
詩詞以送別僧人南歸為主題。兵戈紛亂,塵土彌漫,引發了僧舍的遷徙和尋求。作者表達了對僧人的祝福和留戀之情。僧人離去后,他將目光投向江南,而自己仍在塵世中停留。作者感慨人生如風霜,白發已現,身世浮蕩無定,與宇宙相映成趣。最后,當歸期到來,梅花盛開,作者題詩寄托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僧人的送別之情和對人生的感慨。詩詞的前兩句描繪了戰亂的景象,充滿了兵戈之氣,同時也暗示了僧人的離去是為了逃離戰亂的苦難。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僧人的留戀之情,希望對方能夠在江南得到平安和幸福。
詩的下半部分,作者通過自述自身的境遇,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感慨。他形容自己的雙足已被風霜染白,身世浮蕩,沒有了固定的歸屬感。這種描寫不僅體現了作者的個人境遇,也折射出人生的無常和浮躁。最后,當梅花盛開的時候,作者寄托思念之情,用詩寄送到隴頭,表達了對遠方的思念和祝福之意。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離別、人生和思念等主題,通過對比戰亂和僧舍遷徙的景象,以及作者個人的境遇,傳達了對流轉人生和時光流逝的感嘆。詩人的情感真摯而深沉,意境清新,給人以深思和感動。
“師向江南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nán guī
送僧南歸
bīng chén yóu hòng dòng, sēng shè yì zhēng qiú.
兵塵猶澒洞,僧舍亦征求。
shī xiàng jiāng nán qù, yǔ fāng gǔ xià liú.
師向江南去,予方轂下留。
fēng shuāng liǎng zú bái, yǔ zhòu yī shēn fú.
風霜兩足白,宇宙一身浮。
guī jí méi huā fā, tí shī jì lǒng tóu.
歸及梅花發,題詩寄隴頭。
“師向江南去”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