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從泛舟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俱從泛舟役”全詩
俱從泛舟役,近隔洞庭波。
楚水去不盡,秋風今又過。
無因得相見,卻恨寄書多。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潭州使院書情寄江夏賀蘭副端》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潭州使院書情寄江夏賀蘭副端》是唐代詩人戴叔倫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云雨一蕭散,
悠悠關復河。
俱從泛舟役,
近隔洞庭波。
楚水去不盡,
秋風今又過。
無因得相見,
卻恨寄書多。
詩意:
這首詩詞以潭州使院為背景,表達了作者戴叔倫對遠方親友的思念之情。詩中描繪了云雨散落的景象,表達了作者的離愁別緒。他們本應該一起乘船游覽,但現在卻被波浪和距離所分隔。楚水奔流不息,秋風又一次吹過,但是作者卻無法與親友相見,只能通過寄信表達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與親友分隔兩地、思念之情的主題。首句“云雨一蕭散”,以形容詞短語開頭,表達了離別的情緒。接下來的兩句“悠悠關復河,俱從泛舟役”描述了作者與親友原本計劃一起游船的場景,但現在卻被波浪和距離所隔離。通過對楚水和秋風的描繪,作者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思念的加深。最后兩句“無因得相見,卻恨寄書多”表達了作者無法與親友相聚的遺憾之情,只能通過寄信來表達自己的思念。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離別與思念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感受力。作者用寥寥幾句話,將自己的思念之情傳遞給了讀者,引發了對離別與相聚的共鳴。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深情的表達,展現了唐代人們常常面臨的離別之苦和思念之情,具有一定的時代背景和情感共鳴。
“俱從泛舟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n zhōu shǐ yuàn shū qíng jì jiāng xià hè lán fù duān
潭州使院書情寄江夏賀蘭副端
yún yǔ yī xiāo sàn, yōu yōu guān fù hé.
云雨一蕭散,悠悠關復河。
jù cóng fàn zhōu yì, jìn gé dòng tíng bō.
俱從泛舟役,近隔洞庭波。
chǔ shuǐ qù bù jìn, qiū fēng jīn yòu guò.
楚水去不盡,秋風今又過。
wú yīn dé xiāng jiàn, què hèn jì shū duō.
無因得相見,卻恨寄書多。
“俱從泛舟役”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