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不必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亦不必吟”全詩
詩欲少吟,不如不吟。
我謂欽之曰:亦不多吟,亦不少吟。
亦不不吟,亦不必吟。
芝蘭在室,不能無臭。
金石振地,不能無聲。
惡則哀之,哀而不傷。
善則樂之,樂而不淫。
分類:
《答傅欽之》邵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傅欽之》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邵雍。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傅欽對我說:“你的詩似乎多吟,不如少吟。如果要少吟,倒不如不吟。”我對傅欽說:“我既不多吟,也不少吟。既不不吟,也不必吟。就像室內的芝蘭,無法沒有香氣。金石在地上震動,無法沒有聲音。惡事讓人感到悲傷,悲傷卻不會傷害自己。善事讓人感到快樂,快樂卻不會沉溺其中。”
詩意:
這首詩詞以對話的形式展開,表達了作者對詩的態度和人生哲理。傅欽認為詩應該少吟,甚至不吟,而作者則認為自己既不多吟也不少吟,不必刻意追求。作者進而通過對芝蘭和金石的比喻,表達了對善惡行為的態度。他認為惡事雖然令人感到悲傷,但悲傷并不會傷害自己;而善事雖然帶來快樂,但快樂不會使人沉迷其中。這種態度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的平和和淡泊,以及對善惡事物的客觀看待。
賞析:
《答傅欽之》以簡潔的對話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展示了邵雍淡泊寧靜的人生態度。詩中的對話旨在探討詩的創作和生活的關系,以及對善惡行為的理解。
首先,對詩的態度:傅欽認為詩應該少吟甚至不吟,暗示詩的創作應當避免過度沉迷和糾結。而作者則表示自己不追求過多或過少的吟詠,表達了一種平和自然的創作態度。
其次,對生活中善惡行為的看法:通過對芝蘭和金石的比喻,作者表達了對善惡行為的客觀看待。他指出,惡事雖然令人感到悲傷,但悲傷并不會傷害自己,暗示了對惡事的抵制和超越。而善事雖然帶來快樂,但快樂不會使人沉溺其中,表達了對善行的理性認知。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道出了邵雍對生活和創作的理解,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作者通過探討詩與生活、善與惡的關系,呈現出一種內心平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引導人們對待善惡事物時保持理性和客觀。
“亦不必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fù qīn zhī
答傅欽之
qīn zhī wèi wǒ yuē: shī shì duō yín, bù rú shǎo yín.
欽之謂我曰:詩似多吟,不如少吟。
shī yù shǎo yín, bù rú bù yín.
詩欲少吟,不如不吟。
wǒ wèi qīn zhī yuē: yì bù duō yín, yì bù shǎo yín.
我謂欽之曰:亦不多吟,亦不少吟。
yì bù bù yín, yì bù bì yín.
亦不不吟,亦不必吟。
zhī lán zài shì, bù néng wú chòu.
芝蘭在室,不能無臭。
jīn shí zhèn dì, bù néng wú shēng.
金石振地,不能無聲。
è zé āi zhī, āi ér bù shāng.
惡則哀之,哀而不傷。
shàn zé lè zhī, lè ér bù yín.
善則樂之,樂而不淫。
“亦不必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