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水半江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浙水半江分”全詩
野趣自多愜,名香日總聞。
吳山中路斷,浙水半江分。
此地登臨慣,含情一送君。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送王翁信及第歸江東舊隱(作方干詩,送友及第歸浙東)》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王翁信及第歸江東舊隱(作方干詩,送友及第歸浙東)》是唐代戴叔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行無俗侶,秋雁與寒云。
野趣自多愜,名香日總聞。
吳山中路斷,浙水半江分。
此地登臨慣,含情一送君。
詩意:
這首詩詞是戴叔倫送別友人王翁信及其歸江東舊隱的作品。詩中表達了詩人與友人的離別之情,同時也描繪了旅途中的景色和詩人對友人的祝福。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深情厚意。首句“南行無俗侶,秋雁與寒云”揭示了詩人與友人的離別,詩人表示自己將獨自南行,沒有其他的伴侶,只有秋雁和寒云相伴。這里的秋雁和寒云可以被視作詩人內心的寂寞和冷落的象征。
接下來幾句“野趣自多愜,名香日總聞。吳山中路斷,浙水半江分”描繪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樂趣,不禁心生喜悅。名香日總聞表明詩人聞名遐邇,受到了廣泛的贊譽。吳山中路斷、浙水半江分則是暗示了詩人與友人的分別,道路分隔的同時也加深了別離的情感。
最后一句“此地登臨慣,含情一送君”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告別。詩人在這個地方常常登高遠望,此刻他含情脈脈地送別友人,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詩人與友人的離別之情,同時描繪了旅途中的景色和詩人對友人的祝福。通過獨特的寫作手法和感人的詩意,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浙水半江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áng wēng xìn jí dì guī jiāng dōng jiù yǐn zuò fāng gàn shī, sòng yǒu jí dì guī zhè dōng
送王翁信及第歸江東舊隱(作方干詩,送友及第歸浙東)
nán xíng wú sú lǚ, qiū yàn yǔ hán yún.
南行無俗侶,秋雁與寒云。
yě qù zì duō qiè, míng xiāng rì zǒng wén.
野趣自多愜,名香日總聞。
wú shān zhōng lù duàn, zhè shuǐ bàn jiāng fēn.
吳山中路斷,浙水半江分。
cǐ dì dēng lín guàn, hán qíng yī sòng jūn.
此地登臨慣,含情一送君。
“浙水半江分”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