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來日大難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當來日大難行”全詩
兩軸相絞,兩輪相撐。
大牛豎,小牛橫。
烏啄牛背,足跌力獰。
當來日大難行,太行雖險,險可使平。
輪軸自撓,牽制不停。
泥潦漸久,荊棘旋生。
行必不得,不如不行。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相和歌辭》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當面臨大難時要行動,前面有陡坡,后面有陷坑,大梁傾斜,小梁搖晃。兩個輪子相互擠壓,兩個軸相互支撐。大牛豎立,小牛橫躺。烏鴉啄擊牛背,蹄踏力獰。當面臨大難時要行動,雖然太行山崎嶇險阻,但正是因為險阻才能變得平坦。輪子和軸自然會有磨損,但不會停止運轉。泥濘逐漸變得深厚,荊棘紛紛生長。行動必然困難,但與其不行動不如還是行動。
詩意和賞析:
元稹的這首詩詞《當來日大難》表達了在面臨困境時依然要勇往直前的決心。詩中運用比喻,以大牛、小牛和輪軸來象征人們在困境中奮發向前的形象。作者通過描述大牛豎立、小牛橫躺,以及烏鴉啄擊牛背和蹄踏力獰等場景,展現了困難和阻礙的形象。但盡管如此,作者也強調了在面臨困境時應當繼續前行。盡管道路險阻,但正因為這些困難,才能讓道路變得平坦。詩詞最后以“不如不行”作為結尾,表達出放棄行動不如勇往直前的意思。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作者在面臨困境時不退縮、勇往直前的精神,鼓勵讀者在困境中堅持前行,堅持追求目標。
“當來日大難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hè gē cí
相和歌辭
dāng lái rì dà nàn xíng, qián yǒu bǎn, hòu yǒu kēng, dà liáng cè, xiǎo liáng qīng.
當來日大難行,前有坂,后有坑,大梁側,小梁傾。
liǎng zhóu xiāng jiǎo, liǎng lún xiāng chēng.
兩軸相絞,兩輪相撐。
dà niú shù, xiǎo niú héng.
大牛豎,小牛橫。
wū zhuó niú bèi,
烏啄牛背,
zú diē lì níng.
足跌力獰。
dāng lái rì dà nàn xíng, tài xíng suī xiǎn, xiǎn kě shǐ píng.
當來日大難行,太行雖險,險可使平。
lún zhóu zì náo, qiān zhì bù tíng.
輪軸自撓,牽制不停。
ní lǎo jiàn jiǔ, jīng jí xuán shēng.
泥潦漸久,荊棘旋生。
xíng bì bù dé, bù rú bù xíng.
行必不得,不如不行。
“當來日大難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