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輦辭蕓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京輦辭蕓閣”全詩
斷云無定處,歸雁不成行。
草莽人煙少,風波水驛長。
上虞親渤澥,東楚隔瀟湘。
古戍陰傳火,寒蕪曉帶霜。
海門潮滟滟,沙岸荻蒼蒼。
京輦辭蕓閣,蘅芳憶草堂。
知君始寧隱,還緝舊荷裳。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和河南羅主簿送校書兄歸江南》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河南羅主簿送校書兄歸江南》是唐代詩人戴叔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兄弟泣殊方,天涯指故鄉。
斷云無定處,歸雁不成行。
草莽人煙少,風波水驛長。
上虞親渤澥,東楚隔瀟湘。
古戍陰傳火,寒蕪曉帶霜。
海門潮滟滟,沙岸荻蒼蒼。
京輦辭蕓閣,蘅芳憶草堂。
知君始寧隱,還緝舊荷裳。
詩意:
這首詩詞是戴叔倫寫給河南羅主簿送別校書兄歸江南的作品。詩人表達了兄弟相隔異地而感到傷感的情懷,指天涯之處思念故鄉。詩中描繪了云彩斷續無定,飛雁無法成群歸返的景象,暗喻了離別的辛酸。作者描述了荒涼的草原和稀少的人煙,以及起伏的波浪和遙遠的水路,凸顯了旅途的艱辛和漫長。上虞渡口與渤澥渡相對應,東楚與瀟湘相對應,表達了作者與兄弟相隔的遙遠距離。古戍傳送的火光和清晨帶著霜的寒蕪,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離別的凄迷。最后,作者借海門潮水的滔滔涌動和沙岸上的蒼蒼荻花,表達了對兄弟的深深思念之情。京輦辭蕓閣,蘅芳憶草堂,寓意著詩人對昔日兄弟相聚的美好回憶。
賞析:
《和河南羅主簿送校書兄歸江南》是一首寄托深情的離別之作。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凸顯了離別的凄迷和思鄉之情。離別是一種常態,人們在生活中往往會面臨離別的痛苦和感傷,這首詩以兄弟之情為切入點,抒發了作者內心的離愁別緒。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兄弟的離別與自然景物相映襯,加深了離別之情的鮮明感受。
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而凄美,通過云彩的斷續、雁群的分散、草原的荒涼和水路的遙遠,詩人將離別的辛酸與旅途的艱辛相融合,營造出一種凄迷而悲壯的氛圍。最后兩句詩以京輦、蕓閣、蘅芳和草堂等意象,勾勒出作者對兄弟相聚時美好回憶的懷念之情,增加了詩歌的情感厚重。
整首詩以離別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兄弟的深情思念和對歸鄉的向往之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人情離別的抒發,詩人成功地表達了離別的辛酸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深情而動人的離別之感。
“京輦辭蕓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hé nán luó zhǔ bù sòng jiào shū xiōng guī jiāng nán
和河南羅主簿送校書兄歸江南
xiōng dì qì shū fāng, tiān yá zhǐ gù xiāng.
兄弟泣殊方,天涯指故鄉。
duàn yún wú dìng chù, guī yàn bù chéng háng.
斷云無定處,歸雁不成行。
cǎo mǎng rén yān shǎo, fēng bō shuǐ yì zhǎng.
草莽人煙少,風波水驛長。
shàng yú qīn bó xiè, dōng chǔ gé xiāo xiāng.
上虞親渤澥,東楚隔瀟湘。
gǔ shù yīn chuán huǒ, hán wú xiǎo dài shuāng.
古戍陰傳火,寒蕪曉帶霜。
hǎi mén cháo yàn yàn, shā àn dí cāng cāng.
海門潮滟滟,沙岸荻蒼蒼。
jīng niǎn cí yún gé, héng fāng yì cǎo táng.
京輦辭蕓閣,蘅芳憶草堂。
zhī jūn shǐ níng yǐn, hái jī jiù hé shang.
知君始寧隱,還緝舊荷裳。
“京輦辭蕓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