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得奉衣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暫得奉衣巾”全詩
二物本相親。
用持施點畫。
不照離居人。
往秋雖一照。
一照復還塵。
塵生不復拂。
蓬首對河津。
冬夜寒如此。
寧遽道陽春。
初商忽云至。
暫得奉衣巾。
施衿已成故。
每聚忽如新。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織女贈牽牛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織女贈牽牛詩》
朝代:南北朝
作者:沈約
紅妝與明鏡,
二物本相親。
用持施點畫,
不照離居人。
往秋雖一照,
一照復還塵。
塵生不復拂,
蓬首對河津。
冬夜寒如此,
寧遽道陽春。
初商忽云至,
暫得奉衣巾。
施衿已成故,
每聚忽如新。
中文譯文:
紅妝與明鏡,
這兩樣東西本是親密的伴侶。
以它們來涂點打扮,
卻無法照亮離別的人。
盡管在去年秋天照過一次,
一照又沉入塵埃之中。
塵埃產生不斷,
像蒲葦頭對著河津。
冬夜寒冷如此,
怎能急于迎接陽春。
初商星突然出現,
暫時得到一件衣巾。
舊的衣巾已成過去,
每一次相聚都像是新的一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織女給牽牛送的一首贈詩。織女用紅妝和明鏡來裝飾自己,但無論如何都無法照亮遠離的牽牛。詩中的“紅妝與明鏡”象征著織女自己的美麗和光輝。然而,紅妝和明鏡都無法撫平離別之苦,無法讓兩個相愛的人在分離時感到安慰。
詩中提到的“往秋雖一照,一照復還塵”表達了織女用明鏡照亮牽牛,但照片過去后又沉入塵埃,無法持久。這里的塵埃象征著時光的流逝和事物的消逝。無論織女如何努力,時間仍然會使兩人分離。
詩的最后幾句描述了冬夜的寒冷和對陽春的期待。織女希望牽牛能早日回來,帶來溫暖和希望。初商星的出現給了織女一點安慰,她暫時得到一件衣巾,但這并不能改變舊的衣巾已經成為過去的事實。詩中的冬夜和陽春對應著離別和相聚的時刻。
整首詩通過描繪織女的心情和牽牛之間的離別,表達了對愛情的思念和期待。盡管紅妝和明鏡無法消除分離的痛苦,但織女仍然相信他們的相聚會像新的一樣,給兩人帶來新的希望和美好。這首詩以簡練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的深沉思考,展示了南北朝時期文人的情感和才華。
“暫得奉衣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ī nǚ zèng qiān niú shī
織女贈牽牛詩
hóng zhuāng yǔ míng jìng.
紅妝與明鏡。
èr wù běn xiàng qīn.
二物本相親。
yòng chí shī diǎn huà.
用持施點畫。
bù zhào lí jū rén.
不照離居人。
wǎng qiū suī yī zhào.
往秋雖一照。
yī zhào fù huán chén.
一照復還塵。
chén shēng bù fù fú.
塵生不復拂。
péng shǒu duì hé jīn.
蓬首對河津。
dōng yè hán rú cǐ.
冬夜寒如此。
níng jù dào yáng chūn.
寧遽道陽春。
chū shāng hū yún zhì.
初商忽云至。
zàn dé fèng yī jīn.
暫得奉衣巾。
shī jīn yǐ chéng gù.
施衿已成故。
měi jù hū rú xīn.
每聚忽如新。
“暫得奉衣巾”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