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涕試南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銜涕試南望”全詩
夕濟汾陰河。
于茲懷九逝。
自此斂雙蛾。
沾妝疑湛露。
繞臆狀流波。
日見奔沙起。
稍覺轉蓬多。
胡風犯肌骨。
非直傷綺羅。
銜涕試南望。
關山郁嵯峨。
始作陽春曲。
終成苦寒歌。
惟有三來勁夜。
明月暫經過。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昭君辭》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昭君辭》是南北朝時期詩人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朝發披香殿。
夕濟汾陰河。
于茲懷九逝。
自此斂雙蛾。
沾妝疑湛露。
繞臆狀流波。
日見奔沙起。
稍覺轉蓬多。
胡風犯肌骨。
非直傷綺羅。
銜涕試南望。
關山郁嵯峨。
始作陽春曲。
終成苦寒歌。
惟有三來勁夜。
明月暫經過。
詩意:
《昭君辭》以昭君為主題,表達了昭君在異地流亡的心境。昭君是漢朝時期的美女,她因為政治原因被迫嫁給匈奴的單于,被迫離開故土,最終在異地度過了悲慘的一生。這首詩表現了昭君在異鄉的思鄉之情和對往事的回憶。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昭君離鄉的心情。詩人通過朝發和夕濟的描寫,展現了昭君離開故鄉的場景。她懷念逝去的往事,閉上雙眼,不再展示自己的美麗。沈約運用形象的比喻,以湛露、流波來形容昭君的妝容,表達了她內心的傷感和流離失所的心境。
詩中還描繪了昭君在異鄉的困境。胡風吹襲,傷害了她的身體,這里的胡風可以理解為異地的風土和環境。這種風土的磨難使得昭君的衣裳不再華麗,而是被風吹得破爛。她含淚望著南方的歸鄉之路,但面對高聳的關山,她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絕望。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昭君的心情和對命運的感慨。她曾經向往陽春的生活,但最終卻只能面對苦寒的現實。然而,她仍然抱有希望,認為只有三次經過的明月能夠給她帶來一絲安慰和慰藉。
《昭君辭》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昭君在異鄉的離愁別緒和對過去的追憶,同時也展現了她堅韌不屈的精神。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抒發,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昭君的苦楚和堅忍,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銜涕試南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o jūn cí
昭君辭
cháo fā pī xiāng diàn.
朝發披香殿。
xī jì fén yīn hé.
夕濟汾陰河。
yú zī huái jiǔ shì.
于茲懷九逝。
zì cǐ liǎn shuāng é.
自此斂雙蛾。
zhān zhuāng yí zhàn lù.
沾妝疑湛露。
rào yì zhuàng liú bō.
繞臆狀流波。
rì jiàn bēn shā qǐ.
日見奔沙起。
shāo jué zhuǎn péng duō.
稍覺轉蓬多。
hú fēng fàn jī gǔ.
胡風犯肌骨。
fēi zhí shāng qǐ luó.
非直傷綺羅。
xián tì shì nán wàng.
銜涕試南望。
guān shān yù cuó é.
關山郁嵯峨。
shǐ zuò yáng chūn qū.
始作陽春曲。
zhōng chéng kǔ hán gē.
終成苦寒歌。
wéi yǒu sān lái jìn yè.
惟有三來勁夜。
míng yuè zàn jīng guò.
明月暫經過。
“銜涕試南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