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星引奔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回星引奔月”全詩
遙眺想京闕。
望極煙原盡。
地遠山河沒。
搖裝非短晨。
還歌豈明發。
修服悵邊覊。
瞻途眇鄉謁。
馳蓋轉徂龍。
回星引奔月。
樂去哀鏡滿。
悲來壯心歇。
歲華委徂貌。
年霜移暮發。
辰物久侵晏。
征思坐淪越。
清氛掩行夢。
憂原蕩瀛渤。
一念起關山。
千里顧丘窟。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卻東西門行》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卻東西門行》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驅馬城西阿。
遙眺想京闕。
望極煙原盡。
地遠山河沒。
搖裝非短晨。
還歌豈明發。
修服悵邊覊。
瞻途眇鄉謁。
馳蓋轉徂龍。
回星引奔月。
樂去哀鏡滿。
悲來壯心歇。
歲華委徂貌。
年霜移暮發。
辰物久侵晏。
征思坐淪越。
清氛掩行夢。
憂原蕩瀛渤。
一念起關山。
千里顧丘窟。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驅馬從東門出發,向西行進的場景。他遠眺著東京城的城闕,望到煙云遮蔽的原野,地平線上的山和河流都消失在遠方。作者感慨萬分,覺得時光荏苒,歲月悄然流逝。他追憶過去的歡樂,但也感到悲傷和心灰意冷。歲月的痕跡悄悄地在他的容顏上留下痕跡,時光的寒霜讓他的頭發逐漸變白。歲月的變遷和無盡的征思使他沉浸在對往事和遠方的思考中。作者感到心中憂愁重重,仿佛被波濤蕩漾的大海所掩蓋。然而,他的一念之間卻能激起對關山的向往,他遠望千里,凝視著遙遠的山岳和洞窟。
賞析:
這首詩詞以南北朝時期的動蕩和邊塞風景為背景,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逝、歲月變遷的感慨和對遠方的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通過描繪城闕、煙云、山河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久遠時光的追憶和對生命流逝的悲傷。同時,作者通過描寫自己的內心感受,展示了他深沉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許。詩詞的語言簡練而含蓄,情感真摯而富有力量,使人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波動和對人生意義的思索。
這首詩詞充滿了憂愁和對邊塞生活的思考,同時也帶有對遠方的向往和對未來的希望。它揭示了時光的無情和歲月的變遷,表達了作者對人生意義的思索。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感慨,這首詩詞展現了南北朝時期的文人士子對動蕩時局和人生命運的思考和反思。
“回星引奔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uè dōng xī mén xíng
卻東西門行
qū mǎ chéng xī ā.
驅馬城西阿。
yáo tiào xiǎng jīng quē.
遙眺想京闕。
wàng jí yān yuán jǐn.
望極煙原盡。
dì yuǎn shān hé méi.
地遠山河沒。
yáo zhuāng fēi duǎn chén.
搖裝非短晨。
hái gē qǐ míng fā.
還歌豈明發。
xiū fú chàng biān jī.
修服悵邊覊。
zhān tú miǎo xiāng yè.
瞻途眇鄉謁。
chí gài zhuǎn cú lóng.
馳蓋轉徂龍。
huí xīng yǐn bēn yuè.
回星引奔月。
lè qù āi jìng mǎn.
樂去哀鏡滿。
bēi lái zhuàng xīn xiē.
悲來壯心歇。
suì huá wěi cú mào.
歲華委徂貌。
nián shuāng yí mù fā.
年霜移暮發。
chén wù jiǔ qīn yàn.
辰物久侵晏。
zhēng sī zuò lún yuè.
征思坐淪越。
qīng fēn yǎn xíng mèng.
清氛掩行夢。
yōu yuán dàng yíng bó.
憂原蕩瀛渤。
yī niàn qǐ guān shān.
一念起關山。
qiān lǐ gù qiū kū.
千里顧丘窟。
“回星引奔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