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薄叨今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微薄叨今年”全詩
忝荷非昔期。
唐風豈異世。
欽明重在茲。
飾驂去關輔。
分竹入河淇。
下車如昨日。
曳組忽彌朞。
霜載凋秋草。
風三動春旗。
無以招臥轍。
寧望后相思。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去東陽與吏民別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去東陽與吏民別詩》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微薄叨今年:我這微薄的年紀已經過去了。
忝荷非昔期:我感到慚愧,不再是過去的那個時期。
唐風豈異世:唐代的風氣難道已經不再存在?
欽明重在茲:我要珍視明君的重托。
飾驂去關輔:我將裝飾車馬,離開朝廷的輔佐之位。
分竹入河淇:我將離開東陽,去河淇之間。
下車如昨日:我從車上下來,感覺好像是昨天一樣。
曳組忽彌朞:拖著行李,不知何時能到達。
霜載凋秋草:霜已經降臨,草木凋零。
風三動春旗:風吹動春旗三次,意味著春天已經過去。
無以招臥轍:無法招呼沿途的休息處。
寧望后相思:只能期待將來的相思之情。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沈約離別東陽與吏民的情感。他感到自己年紀漸長,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風華時期,而唐代的風氣也逐漸消失。然而,作者仍然要珍視明君的重托,離開朝廷的輔佐之位,前往河淇之間。他下車后,時間似乎過得很快,行李拖得很久,而霜已經降臨,草木凋零。風吹動春旗三次,表示春天已經過去。作者表示無法找到休息的地方,只能期待將來的相思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離別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時光的追憶和對未來的期望。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如霜、草木和風,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整體上,這首詩詞充滿了離別的憂傷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展現了南北朝時期文人士人的內心世界。
“微薄叨今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ù dōng yáng yǔ lì mín bié shī
去東陽與吏民別詩
wēi bó dāo jīn nián.
微薄叨今年。
tiǎn hé fēi xī qī.
忝荷非昔期。
táng fēng qǐ yì shì.
唐風豈異世。
qīn míng zhòng zài zī.
欽明重在茲。
shì cān qù guān fǔ.
飾驂去關輔。
fēn zhú rù hé qí.
分竹入河淇。
xià chē rú zuó rì.
下車如昨日。
yè zǔ hū mí jī.
曳組忽彌朞。
shuāng zài diāo qiū cǎo.
霜載凋秋草。
fēng sān dòng chūn qí.
風三動春旗。
wú yǐ zhāo wò zhé.
無以招臥轍。
níng wàng hòu xiāng sī.
寧望后相思。
“微薄叨今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