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今寂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繁華今寂寞”全詩
興亡幾百年。
繁華今寂寞。
朝市昔喧闐。
夜月琉璃水。
春風柳色天。
傷時為懷古。
垂淚國門前。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登北固樓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北固樓詩》是南北朝時期沈約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登上北固樓
眺望六代昔日的山川
興亡變遷已幾百年
繁華現今已寂寞
昔日朝市熱鬧喧囂
夜晚的月光倒映在琉璃般的水中
春風中柳樹的綠色觸及天際
傷感當年的輝煌歷史
淚水在國門前滴落
詩意:
《登北固樓詩》描繪了作者登上北固樓遠眺時的景象和他對國家興衰的感慨之情。沈約通過描述過去和現在的對比,表達了對六代歷史的懷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嘆。詩中揭示了歷史的榮辱興衰,以及歲月變遷所帶來的繁華寂寞之感。作者借助昔日的繁華喧囂與今日的寂寞對比,表達了對曾經輝煌的朝市的懷念,同時也流露出對當下的失落和對未來的期盼。
賞析:
《登北固樓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歷史興衰的思考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詩中的景物描寫生動而凄美,通過對北固樓的登臨,作者以高瞻遠矚的視角展望著過去和現在的巨變。他在詩中以柳樹和夜晚的月光為意象,表達了對春風和寧靜夜晚的向往,同時也抒發了對逝去時光的傷感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最后一句“垂淚國門前”表明了作者對國家興衰的關切之情,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展現出濃郁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對歷史變遷和國家興衰的描繪,以及對繁華與寂寞、昔日與現今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思考和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同時,它也引發了人們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許,展現出作者深邃的情感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繁華今寂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běi gù lóu shī
登北固樓詩
liù dài jiù shān chuān.
六代舊山川。
xīng wáng jǐ bǎi nián.
興亡幾百年。
fán huá jīn jì mò.
繁華今寂寞。
cháo shì xī xuān tián.
朝市昔喧闐。
yè yuè liú lí shuǐ.
夜月琉璃水。
chūn fēng liǔ sè tiān.
春風柳色天。
shāng shí wéi huái gǔ.
傷時為懷古。
chuí lèi guó mén qián.
垂淚國門前。
“繁華今寂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