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渠集野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荒渠集野雁”全詩
秋菰亦滿陂。
紫茄紛爛熳。
綠芋郁參差。
初菘向堪把。
時韮日離離。
高梨有繁實。
何減萬年枝。
荒渠集野雁。
安用昆明池。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行園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行園詩》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寒瓜方臥壟。
秋菰亦滿陂。
紫茄紛爛熳。
綠芋郁參差。
初菘向堪把。
時韮日離離。
高梨有繁實。
何減萬年枝。
荒渠集野雁。
安用昆明池。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寒瓜躺在田壟上。
秋菰也滿布滿池塘。
紫茄花朵繁盛絢爛。
綠芋莖葉郁郁蔥蔥。
初菘可以采摘。
時韮日漸凋零。
高梨結滿厚實的果實。
怎能減少萬年的枝干?
荒渠聚集著野雁。
昆明池有何用途?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園林景觀的場景。作者借用了自然界的植物形象,以及與之相關的季節變化,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贊美和思考。詩中以一種平淡的語言,展示了寒瓜、秋菰、紫茄、綠芋等植物在園林中的生長情景,同時也暗示了萬物生長和衰敗的自然規律。作者在最后兩句詩中,以荒渠集聚野雁和昆明池的問句,表達了對人類行為的思考和批判。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以及對自然規律和人類行為的反思,傳達了作者對自然美和人類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荒渠集野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íng yuán shī
行園詩
hán guā fāng wò lǒng.
寒瓜方臥壟。
qiū gū yì mǎn bēi.
秋菰亦滿陂。
zǐ jiā fēn làn màn.
紫茄紛爛熳。
lǜ yù yù cēn cī.
綠芋郁參差。
chū sōng xiàng kān bǎ.
初菘向堪把。
shí jiǔ rì lí lí.
時韮日離離。
gāo lí yǒu fán shí.
高梨有繁實。
hé jiǎn wàn nián zhī.
何減萬年枝。
huāng qú jí yě yàn.
荒渠集野雁。
ān yòng kūn míng chí.
安用昆明池。
“荒渠集野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