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女信無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貞女信無矯”全詩
傍鄰也見疑。
輕生本非惜。
賤軀良足悲。
傳芳托嘉樹。
弦歌寄好詞。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貞女引》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貞女引》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貞女信無矯。
傍鄰也見疑。
輕生本非惜。
賤軀良足悲。
傳芳托嘉樹。
弦歌寄好詞。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位貞潔的女子,她堅守自己的原則,無需偽裝。然而,她的傍鄰們卻對她產生了懷疑。盡管輕生是一種不值得的犧牲,但她寧愿選擇這樣的結局。她的賤軀(指她的身體)卻深感悲傷。盡管她的生命已逝,她的美名卻能傳揚于后世,將留存于嘉樹之上。她的弦歌也將傳達她珍愛的言辭。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一位貞潔女子的形象,表達了她堅守信仰和原則的決心。她不愿偽裝自己,無論外界對她有何種猜疑。她寧愿選擇輕生,以保持內心的純潔和堅貞。她的選擇雖然被詩人認為是不值得的犧牲,但也表達了她對貞潔的追求和對價值觀的堅守。
詩中所提到的“貞女”形象,代表了一種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準則。她的行為激發了人們對真實、純潔和忠誠的思考。她的名聲得以流傳并寄托在嘉樹之上,象征著她的精神將永存于世間。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情感和思想,每句都非常精煉。通過對貞女形象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貞潔和高尚品德的贊美,并引發人們對道德選擇和犧牲精神的思考。
“貞女信無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ēn nǚ yǐn
貞女引
zhēn nǚ xìn wú jiǎo.
貞女信無矯。
bàng lín yě jiàn yí.
傍鄰也見疑。
qīng shēng běn fēi xī.
輕生本非惜。
jiàn qū liáng zú bēi.
賤軀良足悲。
chuán fāng tuō jiā shù.
傳芳托嘉樹。
xián gē jì hǎo cí.
弦歌寄好詞。
“貞女信無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