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戚苦人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戚戚苦人腸”全詩
徙倚愛容光。
佇立日已暮。
戚戚苦人腸。
露葵已堪摘。
淇水未沾裳。
錦衾無獨暖。
羅衣空自香。
明月雖外照。
寧知心內傷。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古意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意詩》是南北朝時期詩人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挾瑟叢臺下,
徙倚愛容光。
佇立日已暮,
戚戚苦人腸。
露葵已堪摘,
淇水未沾裳。
錦衾無獨暖,
羅衣空自香。
明月雖外照,
寧知心內傷。
譯文:
我手持瑟琴站在臺下,
移步倚靠著你可愛的容顏。
我長久地站在那里,日頭已經落下,
內心悲戚,痛苦難耐。
葵花上已經有露水,可以摘取了,
可是我身上的衣衫卻還未沾濕淇水。
錦衾被單沒有獨自溫暖,
羅衣散發著空虛的芳香。
明亮的月光雖然照耀著外面,
卻無法知曉內心的傷痛。
詩意:
《古意詩》是一首抒發孤寂、哀傷之情的詩詞。詩人以自己的心情反映了當時動蕩的南北朝時期的社會困境和個人的悲苦。詩中描述了詩人身處困境之中,與愛人分離的痛苦,以及內心的孤寂和傷痛。
賞析:
《古意詩》通過簡潔而凄美的詞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哀傷。詩中的景物描寫和意象運用都非常精細,通過描繪葵花上的露水、未沾濕的淇水、無法溫暖的錦衾和散發空虛的羅衣,刻畫出詩人內心的孤寂和苦痛。明亮的月光照耀著外面的世界,但無法洞悉詩人內心的傷痛。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出情感的深沉和內心的痛楚,給讀者留下深深的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戚戚苦人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yì shī
古意詩
xié sè cóng tái xià.
挾瑟叢臺下。
xǐ yǐ ài róng guāng.
徙倚愛容光。
zhù lì rì yǐ mù.
佇立日已暮。
qī qī kǔ rén cháng.
戚戚苦人腸。
lù kuí yǐ kān zhāi.
露葵已堪摘。
qí shuǐ wèi zhān shang.
淇水未沾裳。
jǐn qīn wú dú nuǎn.
錦衾無獨暖。
luó yī kōng zì xiāng.
羅衣空自香。
míng yuè suī wài zhào.
明月雖外照。
níng zhī xīn nèi shāng.
寧知心內傷。
“戚戚苦人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