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竿長伴白鷗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竿長伴白鷗閑”全詩
何似嚴陵灘上客,一竿長伴白鷗閑。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閑思》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閑思》是唐代詩人戴叔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伯勞東去鶴西還,
云總無心亦度山。
何似嚴陵灘上客,
一竿長伴白鷗閑。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在閑暇時思考人生的感慨。詩中以伯勞東飛鶴西歸的景象開頭,形象地描繪了自然界中的變化和流動。接著描寫了云朵的自由漂浮,它們并不受任何束縛,無所牽掛地穿越群山。與這些自然景象相比,詩人在灘上的客人顯得多么渺小和溫順。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狀態的向往和思索。
賞析:
1. 對比手法: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的對比,凸顯了人與自然的差異。伯勞和鶴象征著自由和高貴,而灘上的客人則代表著平凡和安逸。這種對比突出了人的渺小和自然的壯麗,引發了對自由和追求的思考。
2. 描寫手法:詩中描寫了伯勞東去、鶴西還的景象,以及云朵輕盈地穿越山脈的形象。這些生動的描寫使詩詞更具畫面感,讀者仿佛可以看到自然界的變化和流動,進而引發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思考。
3. 感慨意味: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狀態的向往。詩中的灘上客人與伯勞、鶴以及自由漂浮的云相比,顯得平凡而溫順。這種對比傳達了詩人對自由和追求的思考,以及對人生意義和存在方式的思索。
總的來說,《閑思》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人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和追求的向往,以及對人生的思索和反思。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唐代文人對自然和人生的獨特感悟,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一竿長伴白鷗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án sī
閑思
bó láo dōng qù hè xī hái, yún zǒng wú xīn yì dù shān.
伯勞東去鶴西還,云總無心亦度山。
hé sì yán líng tān shàng kè, yī gān zhǎng bàn bái ōu xián.
何似嚴陵灘上客,一竿長伴白鷗閑。
“一竿長伴白鷗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