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刃嬰戈洞流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犯刃嬰戈洞流矢”全詩
言薄加湖灌秋水。
回瀾瀄汩泛增雉。
爭河投岸掬盈指。
犯刃嬰戈洞流矢。
資此威烈齊文軌。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梁鼓吹曲 忱威》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梁鼓吹曲 忱威》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忱威授律命蒼兕。
言薄加湖灌秋水。
回瀾瀄汩泛增雉。
爭河投岸掬盈指。
犯刃嬰戈洞流矢。
資此威烈齊文軌。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位名叫忱威的人授律命于蒼兕(古代傳說中的神獸)。詩中描繪了一系列戰爭場景和英勇的壯舉,表達了威武的氣勢和英雄的精神。
賞析:
《梁鼓吹曲 忱威》運用了典型的南朝文風,以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詞句展示了忱威的英勇形象。以下是對各句的賞析:
1. "忱威授律命蒼兕":忱威被授予神獸蒼兕的律令,顯示了他身份的崇高和威嚴。
2. "言薄加湖灌秋水":言辭雖然簡短,卻像湖水注入秋天的水源一樣,增加了詩詞的深意和力量。
3. "回瀾瀄汩泛增雉":回瀾、瀄汩是形容波濤洶涌的詞語,象征戰場的激烈戰斗。增雉表示敵方的人數增多,形勢嚴峻。
4. "爭河投岸掬盈指":這句描述了忱威在戰斗中奮勇爭先,捕捉敵人像捧水一樣,用手掬滿,指尖盈滿。
5. "犯刃嬰戈洞流矢":犯刃嬰戈表示抵擋敵人的刀劍和戈矛的攻擊,洞流矢則形容忱威身上的箭傷。
6. "資此威烈齊文軌":通過這些英勇事跡,忱威展現出了威武和英勇的氣勢,符合古代文官的標準。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展示了忱威的英勇形象,贊頌了他在戰場上的威嚴和英勇,表達了作者對忱威的敬佩之情。這首詩詞充滿了南朝時期的豪情壯志,體現了當時社會的戰爭氛圍和英雄追求的精神。
“犯刃嬰戈洞流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áng gǔ chuī qū chén wēi
梁鼓吹曲 忱威
chén wēi shòu lǜ mìng cāng sì.
忱威授律命蒼兕。
yán báo jiā hú guàn qiū shuǐ.
言薄加湖灌秋水。
huí lán zhì gǔ fàn zēng zhì.
回瀾瀄汩泛增雉。
zhēng hé tóu àn jū yíng zhǐ.
爭河投岸掬盈指。
fàn rèn yīng gē dòng liú shǐ.
犯刃嬰戈洞流矢。
zī cǐ wēi liè qí wén guǐ.
資此威烈齊文軌。
“犯刃嬰戈洞流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