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眇識青丘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眇識青丘樹”全詩
吞霞反容質。
眇識青丘樹。
回見扶桑日。
爛熳蜃云舒。
嵚崟山海出。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奉華陽王外兵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奉華陽王外兵詩》。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餐玉駐年齡。
吞霞反容質。
眇識青丘樹。
回見扶桑日。
爛熳蜃云舒。
嵚崟山海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華陽王的外兵,表達了作者對華陽王的敬仰和對華陽王的外兵的贊美之情。
第一句“餐玉駐年齡”表達了華陽王的高貴和長壽,暗示了他的非凡品質。華陽王被比喻為食用玉石一樣珍貴,并且在年紀上停駐不變,顯示了他的威儀和卓越。
第二句“吞霞反容質”形容華陽王的外兵,他們有著令人驚嘆的氣質和容貌。吞霞指的是他們容貌美麗如霞,反映了他們的高貴和崇高。
第三句“眇識青丘樹”描繪了華陽王的外兵對青丘樹的深刻認識。青丘樹是一種傳說中的神樹,象征著高貴和不朽。這句表達了他們對自然界的敏銳觀察和對高尚事物的追求。
第四句“回見扶桑日”表達了華陽王的外兵回望時見到了扶桑日出的景象。扶桑是古代傳說中的神樹,與日出合為一體,象征著光明和希望。這句意味著他們在追求光明和希望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第五句“爛熳蜃云舒”描繪了華陽王的外兵如爛熳的蜃樓云霞般展現出來。這句形容了他們的壯麗和華麗,表達了他們的非凡氣派和高尚品質。
最后一句“嵚崟山海出”描繪了華陽王的外兵像山海一樣浩瀚無邊。嵚崟指的是山巔和海岸,意味著他們的偉大和遼闊。這句表達了他們的雄偉和不可估量的力量。
整首詩詞通過對華陽王的外兵的描繪,展現了他們的高貴、美麗、高尚和不可估量的力量。詩詞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以及華麗的詞藻和形象語言,給人以壯麗高亢的感覺。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華陽王的崇敬和對外兵的贊美之情,展現了南北朝時期人們對高貴和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眇識青丘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uá yáng wáng wài bīng shī
奉華陽王外兵詩
cān yù zhù nián líng.
餐玉駐年齡。
tūn xiá fǎn róng zhì.
吞霞反容質。
miǎo shí qīng qiū shù.
眇識青丘樹。
huí jiàn fú sāng rì.
回見扶桑日。
làn màn shèn yún shū.
爛熳蜃云舒。
qīn yín shān hǎi chū.
嵚崟山海出。
“眇識青丘樹”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