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媒逐細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龍媒逐細草”全詩
浮橋柳路長。
龍媒逐細草。
鶴氅映垂楊。
水似桃花色。
山如甲煎香。
白石春泉上。
誰能待月光。
分類:
作者簡介(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詠畫屏風詩 十七》庾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畫屏風詩 十七》是南北朝時期庾信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上林春徑密。
浮橋柳路長。
龍媒逐細草。
鶴氅映垂楊。
水似桃花色。
山如甲煎香。
白石春泉上。
誰能待月光。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春天的景色為主題,通過描述畫在屏風上的山水圖景,展現了春天的美麗和宜人的氛圍。詩中融入了自然景色和文人意境,傳達出作者對春天的贊美和對生活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色,給人以美好愉悅的感受。下面對每一句進行賞析:
上林春徑密:上林指皇家園林,春天的小徑非常茂密,意味著春天的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浮橋柳路長:浮橋是橫跨水面的橋梁,柳樹沿著橋邊生長,形成了一條長長的綠色路線,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
龍媒逐細草:龍媒指御龍車,春天的細嫩的青草在車轍中蔓延,給人一種春意盎然的景象。
鶴氅映垂楊:鶴氅是白色的衣袍,映在垂柳上,形成了一幅優美的畫面,表達了春天的寧靜和雅致。
水似桃花色:水面呈現出桃花般的顏色,形容水的清澈和明亮,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
山如甲煎香:山巒猶如炙熱的煎香,形容山色如火如紅,給人一種壯麗的感覺。
白石春泉上:白色的石頭上有泉水迸濺,形成了一個春天的泉水景觀,給人一種清涼和歡愉的感覺。
誰能待月光:詩的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對完美境界的向往,誰能在這樣美麗的景色下,靜靜地等待著月光的降臨。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美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繪和富有意境的語言,給人以清新、寧靜和愉悅的感受。
“龍媒逐細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huà píng fēng shī shí qī
詠畫屏風詩 十七
shàng lín chūn jìng mì.
上林春徑密。
fú qiáo liǔ lù cháng.
浮橋柳路長。
lóng méi zhú xì cǎo.
龍媒逐細草。
hè chǎng yìng chuí yáng.
鶴氅映垂楊。
shuǐ shì táo huā sè.
水似桃花色。
shān rú jiǎ jiān xiāng.
山如甲煎香。
bái shí chūn quán shàng.
白石春泉上。
shuí néng dài yuè guāng.
誰能待月光。
“龍媒逐細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