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甲抱犀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合甲抱犀鱗”全詩
甲子陣東鄰。
雷轅驚戰鼓。
劍室動金神。
幕府風云氣。
軍門關塞人。
長旍析鳥羽。
合甲抱犀鱗。
星芒一丈焰。
月暈七重輪。
黎陽水稍淥。
官渡柳應春。
無庸奉天睠。
驅傳牧南秦。
繁詞勞簡牘。
雜俗弊風塵。
上洛逢都尉。
商山見逸民。
留滯終南下。
唯當一史臣。
分類:
作者簡介(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奉報寄洛州詩》庾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報寄洛州詩》是南北朝時期庾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舟師會孟津。
甲子陣東鄰。
雷轅驚戰鼓。
劍室動金神。
幕府風云氣。
軍門關塞人。
長旍析鳥羽。
合甲抱犀鱗。
星芒一丈焰。
月暈七重輪。
黎陽水稍淥。
官渡柳應春。
無庸奉天睠。
驅傳牧南秦。
繁詞勞簡牘。
雜俗弊風塵。
上洛逢都尉。
商山見逸民。
留滯終南下。
唯當一史臣。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庾信奉命前往洛州的旅途和在洛州的所見所聞。他首先描述了自己乘船會合在孟津的舟師,隨后提到了與他們相鄰的一支部隊。接著,他描述了戰鼓震動、戰車奔馳的場景,表現出戰爭的緊張氣氛。詩中還出現了幕府、軍門和關塞等軍事要地,強調了戰爭的重要性。
詩中描繪了戰爭壯闊的景象,以及戰士們身上的威武裝備,如長旗、羽箭、甲胄等。星光閃爍、月亮被云遮蔽的描寫給人以戰爭的緊張感和動蕩不安的氛圍。詩中還提到了黎陽的水稍、官渡的柳樹,表現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破壞和不安。
最后,庾信表達了自己作為一名歷史官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以逢都尉和商山逸民的身份為對比,強調了自己作為歷史記錄者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他留滯在終南山下,把自己定位為一位忠誠的史臣,將繼續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賞析:
《奉報寄洛州詩》通過描繪戰爭景象和表達作者的使命感,展現了南北朝時期戰亂動蕩的社會氛圍。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如雷轅驚戰鼓、長旍析鳥羽等,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戰爭的緊張和激烈。同時,作者的身份轉變也給詩詞增添了一種歷史的厚重感。
詩中的景物描寫簡練而又富有力量感,通過星芒一丈焰、月暈七重輪等形象的描繪,展現了戰爭帶來的破壞和恐怖。與此同時,庾信也表達了作為一個歷史官員的自豪和責任感。他將自己視為一位史臣,將繼續記錄歷史的發展和變遷。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既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動蕩,又表達了作者的自豪和使命感。它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含蓄的表達,將讀者帶入南北朝時期的戰爭氛圍中,同時凸顯了歷史記錄者的重要性。這首詩詞的價值在于它不僅是一首反映戰爭與歷史的作品,還是庾信作為一位歷史官員的自述和自我定位。
“合甲抱犀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bào jì luò zhōu shī
奉報寄洛州詩
zhōu shī huì mèng jīn.
舟師會孟津。
jiǎ zǐ zhèn dōng lín.
甲子陣東鄰。
léi yuán jīng zhàn gǔ.
雷轅驚戰鼓。
jiàn shì dòng jīn shén.
劍室動金神。
mù fǔ fēng yún qì.
幕府風云氣。
jūn mén guān sài rén.
軍門關塞人。
zhǎng jīng xī niǎo yǔ.
長旍析鳥羽。
hé jiǎ bào xī lín.
合甲抱犀鱗。
xīng máng yī zhàng yàn.
星芒一丈焰。
yuè yùn qī zhòng lún.
月暈七重輪。
lí yáng shuǐ shāo lù.
黎陽水稍淥。
guān dù liǔ yīng chūn.
官渡柳應春。
wú yōng fèng tiān juàn.
無庸奉天睠。
qū chuán mù nán qín.
驅傳牧南秦。
fán cí láo jiǎn dú.
繁詞勞簡牘。
zá sú bì fēng chén.
雜俗弊風塵。
shàng luò féng dū wèi.
上洛逢都尉。
shāng shān jiàn yì mín.
商山見逸民。
liú zhì zhōng nán xià.
留滯終南下。
wéi dāng yī shǐ chén.
唯當一史臣。
“合甲抱犀鱗”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