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條依白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蕭條依白社”全詩
寂寞似東皋。
學異南宮敬。
貧同北郭騷。
蒙吏觀秋水。
萊妻紡落毛。
旅人嗟歲暮。
田家厭作勞。
霜天林木燥。
秋氣風云高。
棲遑終不定。
方欲涕沾袍。
分類:
作者簡介(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和裴儀同秋日詩》庾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裴儀同秋日詩》是南北朝時期庾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蕭條依白社。
寂寞似東皋。
學異南宮敬。
貧同北郭騷。
蒙吏觀秋水。
萊妻紡落毛。
旅人嗟歲暮。
田家厭作勞。
霜天林木燥。
秋氣風云高。
棲遑終不定。
方欲涕沾袍。
譯文:
凄涼依白社。
寂寞如東皋。
學問高超南宮敬。
貧窮同樣北郭騷。
蒙受吏員賞識,觀賞秋水。
家中妻子紡織的麻被已經破舊。
旅人嘆息歲月漸暮。
農家厭倦辛勞。
霜天下,林木干燥。
秋氣中飄蕩著高聳的云。
無法安定,只能鳥宿漢宮。
悲傷之情即將灑濕我的袍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日的凄涼和孤寂之感,以及詩人內心的愁苦和憂思。詩中的景物和情感共同構成了一幅寂寞而蕭索的畫面。
詩人通過寥寥數語,將自己的處境與東皋、南宮、北郭等地相對照。東皋和南宮是古代傳說中的仙境,而北郭則代表著貧困和低微。詩人自稱貧窮,與北郭騷人相類比,表達了自己身世的卑微與困頓。
詩中還出現了蒙吏、萊妻、旅人和田家等形象,這些形象都體現了不同人群的苦難和辛勞。蒙吏觀秋水,顯示了詩人受到官府賞識,但依然難以解脫困境。萊妻紡落毛,描繪了貧困家庭的困頓和艱辛。旅人嗟歲暮,表達了旅人在歲月流轉中的惆悵和感慨。田家厭作勞,反映了農民對重復勞作的厭倦和疲憊。
最后幾句詩表現出了秋天的干燥和高遠的氣象,以及詩人內心的不安和郁悶。他感到無法安定棲息,只能漂泊流離,內心充滿悲傷和憂愁。
整首詩以簡潔的文字,表達了詩人對生活境遇的無奈和無盡的愁苦。通過對景物和人物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心情與自然環境、社會現實相結合,展示了南北朝時期普通人的困惑和痛苦,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蕭條依白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péi yí tóng qiū rì shī
和裴儀同秋日詩
xiāo tiáo yī bái shè.
蕭條依白社。
jì mò shì dōng gāo.
寂寞似東皋。
xué yì nán gōng jìng.
學異南宮敬。
pín tóng běi guō sāo.
貧同北郭騷。
méng lì guān qiū shuǐ.
蒙吏觀秋水。
lái qī fǎng luò máo.
萊妻紡落毛。
lǚ rén jiē suì mù.
旅人嗟歲暮。
tián jiā yàn zuò láo.
田家厭作勞。
shuāng tiān lín mù zào.
霜天林木燥。
qiū qì fēng yún gāo.
秋氣風云高。
qī huáng zhōng bù dìng.
棲遑終不定。
fāng yù tì zhān páo.
方欲涕沾袍。
“蕭條依白社”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