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居蒼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服居蒼袞”全詩
服居蒼袞。
杳杳清思。
綿綿長遠。
就祭于合。
班神于本。
來庭有序。
助祭有章。
樂舞六代。
賓歌二王。
和鈴以節。
鞗革斯鏘。
齊宮饌玉。
鍌斝浮金。
洞庭鐘鼓。
龍門瑟琴。
其樂已變。
惟神是臨。
分類:
作者簡介(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周大祫歌 昭夏》庾信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周大祫歌 昭夏》,作者是南北朝時期的庾信。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律在夾鐘。
服居蒼袞。
杳杳清思。
綿綿長遠。
就祭于合。
班神于本。
來庭有序。
助祭有章。
樂舞六代。
賓歌二王。
和鈴以節。
鞗革斯鏘。
齊宮饌玉。
鍌斝浮金。
洞庭鐘鼓。
龍門瑟琴。
其樂已變。
惟神是臨。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祭祀活動的場景,表達了對古代禮樂文化的贊美和敬意。詩中描繪了莊嚴肅穆的儀式,以及儀式中使用的各種樂器和器物。通過這些描寫,詩人表達了對祭祀活動的敬重和對古代文化傳統的傳承之美的思考。
賞析:
《周大祫歌 昭夏》是庾信創作的一首古風詩詞,以簡潔有力的語言描繪了祭祀活動的氛圍和莊嚴的場景。詩詞運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通過對樂器、祭祀用具和音樂的描繪,展示了古代祭祀文化的繁榮和莊重。
詩詞中的“律在夾鐘”意指樂聲在夾鐘中奏響,象征著祭祀儀式的開始。接著描述了儀式中穿著蒼袞(古代禮服)的人們,以及祭祀的莊嚴和神秘感。詩中還出現了一些古代樂器的名字,如鞗、革、鈴、鍌等,通過這些描寫,增添了詩詞的音樂感。
詩詞最后一句“其樂已變,惟神是臨”,表達了對古代祭祀樂曲的變遷和消逝的思考。雖然時光流轉,但只有神祇永遠存在。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對古代文化的傳承的思考,盡管樂曲已經改變,但對神祇的敬仰和祭祀的精神依然存在。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象征手法,描繪了古代祭祀活動的莊嚴場景,表達了對古代文化傳統的敬重和思考。它展示了庾信對古代禮樂文化的熱愛和對傳統價值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意義。
“服居蒼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dà xiá gē zhāo xià
周大祫歌 昭夏
lǜ zài jiā zhōng.
律在夾鐘。
fú jū cāng gǔn.
服居蒼袞。
yǎo yǎo qīng sī.
杳杳清思。
mián mián cháng yuǎn.
綿綿長遠。
jiù jì yú hé.
就祭于合。
bān shén yú běn.
班神于本。
lái tíng yǒu xù.
來庭有序。
zhù jì yǒu zhāng.
助祭有章。
yuè wǔ liù dài.
樂舞六代。
bīn gē èr wáng.
賓歌二王。
hé líng yǐ jié.
和鈴以節。
tiáo gé sī qiāng.
鞗革斯鏘。
qí gōng zhuàn yù.
齊宮饌玉。
xiǎn jiǎ fú jīn.
鍌斝浮金。
dòng tíng zhōng gǔ.
洞庭鐘鼓。
lóng mén sè qín.
龍門瑟琴。
qí lè yǐ biàn.
其樂已變。
wéi shén shì lín.
惟神是臨。
“服居蒼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