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養琴高赤鯉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終養琴高赤鯉魚”全詩
青山萬里竟不足,好竹數竿涼有余。
近看老經加澹泊,欲歸少室復何如。
面前小沼清如鏡,終養琴高赤鯉魚。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瀔江秋居作》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瀔江秋居作》是唐代貫休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無事相關性自據,
庭前拾葉等閑書。
青山萬里竟不足,
好竹數竿涼有余。
近看老經加澹泊,
欲歸少室復何如。
面前小沼清如鏡,
終養琴高赤鯉魚。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貫休在瀔江秋居的生活景象。他沒有太多瑣事的牽絆,自由自在地度過時光。在庭院前他隨意地拾起落葉,平淡地讀書。盡管周圍的青山連綿無盡,但他卻覺得這些美景仍然不足以滿足他的心境。只需幾根好竹,即使有余涼意也足夠了。當他近距離觀察老經書時,他的心境變得更加淡泊。他想回到少室(指寡欲的住處),重新過上簡樸的生活。面前的小沼澤清澈如鏡,他養著高貴的琴和紅色的鯉魚。
賞析:
這首詩展現了貫休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追求。他不受世俗的束縛,追求內心的自由和寧靜。通過描繪他在瀔江秋居的一天,詩中展現了他對自然景色和簡樸生活的欣賞。他覺得青山雖然連綿不絕,卻無法滿足他的內心追求,而只需幾根好竹,即使是微涼的秋風也能帶給他足夠的滿足。他近距離觀察老經書,表達了他對于淡泊名利和返璞歸真的向往。最后,他描述了面前小沼澤的清澈和他養著的琴和紅色鯉魚,這些象征著他追求藝術和內心寧靜的事物。
整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貫休追求自由和寧靜的心境,以及對自然和簡樸生活的向往。這種追求和向往體現了唐代文人對于內心世界的追求,表達了他們對于繁華世界的超脫和對自然、藝術的熱愛。
“終養琴高赤鯉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jiāng qiū jū zuò
瀔江秋居作
wú shì xiāng guān xìng zì jù, tíng qián shí yè děng xián shū.
無事相關性自據,庭前拾葉等閑書。
qīng shān wàn lǐ jìng bù zú,
青山萬里竟不足,
hǎo zhú shù gān liáng yǒu yú.
好竹數竿涼有余。
jìn kàn lǎo jīng jiā dàn bó, yù guī shǎo shì fù hé rú.
近看老經加澹泊,欲歸少室復何如。
miàn qián xiǎo zhǎo qīng rú jìng, zhōng yǎng qín gāo chì lǐ yú.
面前小沼清如鏡,終養琴高赤鯉魚。
“終養琴高赤鯉魚”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