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銚鎒學苦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銚鎒學苦耕”全詩
怪子獨伶俜,久與地力爭。
苦耕又不時,狐虺日縱橫。
高原一釋耒,嘆息心怦怦。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視田五首贈八弟無斁》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視田五首贈八弟無斁》是晁補之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居貧廢文字,銚鎒學苦耕。
怪子獨伶俜,久與地力爭。
苦耕又不時,狐虺日縱橫。
高原一釋耒,嘆息心怦怦。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晁補之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感受。晁補之自幼家境貧寒,因此無法專心致志于學問,不得不放棄讀書,而選擇了從事農耕勞作。他對自己的境遇感到遺憾和苦悶,但他堅持不懈地與土地進行較量,希望通過辛勤的勞動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賞析:
這首詩詞以質樸的語言展現了晁補之的堅韌和對生活的思考。詩人將自己放棄讀書的決定與農耕勞作相對應,表達了他對于實踐和勞動的重視。他自稱為"怪子",意味著自己與常人不同,獨立而堅定。他堅持與土地爭斗,意味著他不甘心被貧困所困擾,積極地與命運抗爭。
詩中出現的"狐虺"象征著困難和挑戰,它們縱橫交錯地威脅著詩人的努力和希望。然而,詩人并不氣餒,他以高尚的情操和樂觀的態度面對困境。最后兩句"高原一釋耒,嘆息心怦怦"表達了詩人的內心感受。當他的勞動成果得以實現時,他感到釋然和欣慰,同時也體現了他內心的激動和振奮。
整首詩詞流露出晁補之樸實的人生態度和對勞動的推崇,表達了他對于改變命運的努力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的生活境遇和情感體驗,展示了晁補之個人的人生哲學和對于人生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上許多貧困士人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
“銚鎒學苦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ì tián wǔ shǒu zèng bā dì wú yì
視田五首贈八弟無斁
jū pín fèi wén zì, diào nòu xué kǔ gēng.
居貧廢文字,銚鎒學苦耕。
guài zi dú líng pīng, jiǔ yǔ dì lì zhēng.
怪子獨伶俜,久與地力爭。
kǔ gēng yòu bù shí, hú huī rì zòng héng.
苦耕又不時,狐虺日縱橫。
gāo yuán yī shì lěi, tàn xī xīn pēng pēng.
高原一釋耒,嘆息心怦怦。
“銚鎒學苦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