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蹙野似軍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黃河蹙野似軍行”全詩
白圭未可輕三復,小草須防得二名。
太華聳天如劍立,黃河蹙野似軍行。
棲遲自憶衡門后,可是登樓不稱情。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敘舊感懷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敘舊感懷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是宋代晁補之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親見揚雄自不驚,
吾人要使后人評。
白圭未可輕三復,
小草須防得二名。
太華聳天如劍立,
黃河蹙野似軍行。
棲遲自憶衡門后,
可是登樓不稱情。
詩意:
這首詩詞以敘述和感懷的方式,呈獻給晁補之的父親提刑毅,同時兼及了另外六首詩。詩人表達了對自己所見的揚雄(指揚雄的文章)并不感到驚訝,而是希望后人來評價。他提到了白圭(古代的一種玉石)不應該輕視,需要防備得到兩個名字的小草(指不應該輕視微不足道的事物)。接下來,詩人描繪了太華山巍峨如劍般聳立,黃河彎曲如軍隊行進。最后,他回憶起自己的棲居之地,稱登樓并不符合情感。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晁補之對于自己所見事物的深思和感慨。詩人首先提到自己對揚雄的文學作品并不感到驚奇,而是希望后人能夠對其進行評價,暗示了自己對文學創作的期待和對后人評價的重視。接著,他以白圭和小草作為隱喻,提醒人們不要輕視微小的事物,而應該保持警惕。這一點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微小細節的關注和重視。隨后,通過描繪太華山和黃河的景象,詩人展示了大自然的壯美和威力,同時也暗示了人生的遼闊和不可預測性。最后,詩人回憶起自己的居所,表達了對于平凡生活的思考和對于奢華、名利的不屑。整首詩通過對微小和宏大、平凡和壯美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于生活和人生的思索,以及對于文學創作和評價的期待。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感慨和思考,表達了對于微小事物的關注和對于生活的深沉思索。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展示了大自然的壯美和人生的遼闊,同時也表達了對于名利的淡漠態度。整首詩以對比的手法,通過微小與宏大、平凡與壯美的對照,給人以啟迪,引發讀者對于生活和文學的思考。
“黃河蹙野似軍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ù jiù gǎn huái chéng tí xíng yì fù bìng zài hé liù shǒu
敘舊感懷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
qīn jiàn yáng xióng zì bù jīng, wú rén yào shǐ hòu rén píng.
親見揚雄自不驚,吾人要使后人評。
bái guī wèi kě qīng sān fù, xiǎo cǎo xū fáng dé èr míng.
白圭未可輕三復,小草須防得二名。
tài huá sǒng tiān rú jiàn lì, huáng hé cù yě shì jūn xíng.
太華聳天如劍立,黃河蹙野似軍行。
qī chí zì yì héng mén hòu, kě shì dēng lóu bù chēng qíng.
棲遲自憶衡門后,可是登樓不稱情。
“黃河蹙野似軍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