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置書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堂置書幾”全詩
暑服猶便葛,秋盤已饤梨。
官醪聊足醉,古錦不成題。
空對燈花喜,重城隔夜閨。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次韻鄧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館九首》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鄧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館九首》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高堂上擺放著幾本書,帷幕與云彩一樣飄逸。
夏天穿的衣服仍然是薄麻,秋天的盤子里已經擺滿了梨子。
官方的酒足夠讓人喝醉,但古老的錦緞無法成為詩題。
空空對著燈花而喜悅,重重城池隔斷了夜晚的閨房。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日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流轉和生活的思考。高堂上擺放的書籍象征著知識和智慧,與飄逸的帷幕和云彩相得益彰,展現了一種雅致的生活氛圍。夏天的服裝仍然被保留,而秋天的果盤已經裝滿了梨子,暗示著季節的變遷和豐收的喜悅。官醪雖然足夠醉人,但古錦卻無法成為詩題,表達了作者對于物質享受的淡然態度。面對燈花的閃爍,作者感到喜悅,但城池的阻隔卻使夜晚的閨房變得空蕩,抒發了作者的情感和孤寂之情。
賞析:
該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秋日的景象,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于平淡生活中的美好之處的感悟。高堂上的書籍和飄逸的帷幕與云彩相得益彰,營造了一種寧靜和溫馨的氛圍。作者運用對比手法,將夏天的薄麻服裝與秋天的豐收梨子對比,突顯了季節的變遷和時光的流轉。在享受官醪的同時,作者卻以古錦無法成為詩題來表達對物質享受的淡泊態度,抒發了對內心世界的追求和對高尚情感的追尋。最后,詩人以燈花喜悅的形象,表達了對生活中美好瞬間的珍惜,但城池的隔離卻帶來了夜晚閨房的孤寂,揭示了作者內心的孤獨與無奈。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以情感為主線,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瑣事的獨到感悟,以及對于內心世界的追求和渴望。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手法,將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與情感相結合,使得詩詞更富有層次感和思考深度。這首詩詞既展現了宋代社會的生活風貌,也抒發了詩人對于生活和情感的獨到見解,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
“高堂置書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dèng zhèng zì shèn sī qiū rì tóng wén guǎn jiǔ shǒu
次韻鄧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館九首
gāo táng zhì shū jǐ, lián mù yǔ yún qí.
高堂置書幾,連幕與云齊。
shǔ fú yóu biàn gé, qiū pán yǐ dìng lí.
暑服猶便葛,秋盤已饤梨。
guān láo liáo zú zuì, gǔ jǐn bù chéng tí.
官醪聊足醉,古錦不成題。
kōng duì dēng huā xǐ, zhòng chéng gé yè guī.
空對燈花喜,重城隔夜閨。
“高堂置書幾”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上聲四紙 (仄韻) 上聲五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