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自奇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林自奇材”全詩
亭檻但小草,山林自奇材。
我有八極興,聊堪一席開。
長嘯本造適,悲風為誰來。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次韻閻甥伯溫池上八首》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這首詩是晁補之在溫池上寫的八首詩之一。詩人觀察到物質的生長過程有得有失,而瘠土和江河邊的景象,亭子和欄桿上的小草,山林中的奇異之物都讓他感到無比的驚奇。作為一個詩人,他的感受和興致八方,可以隨便開口說說,吟誦長嘯,但這悲愴的風聲卻不知道為誰而來。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晁補之對自然景象的感悟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情。他通過觀察物質的生長過程,感悟到了生命的脆弱與生生不息,而自然的景色則讓他感到無窮的驚奇和興致。他作為一個詩人,有著八極興趣和創作靈感,可以隨意吟詠,表達內心的感受。然而,悲傷的風聲卻讓他感到迷惑,不知道為什么而來。
賞析:
這首詩歌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展現了晁補之對生命和自然的深刻體悟。在他的筆下,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顯得異常生動,如同有著自己的靈氣和生命力。他通過詩歌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感悟,同時也展現了詩人的創作熱情和興致。整首詩流暢自然,語言簡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山林自奇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yán shēng bó wēn chí shàng bā shǒu
次韻閻甥伯溫池上八首
wù yǎng yǒu de shī, jí dì jiāng hé wēi.
物養有得失,瘠地江河隈。
tíng kǎn dàn xiǎo cǎo, shān lín zì qí cái.
亭檻但小草,山林自奇材。
wǒ yǒu bā jí xìng, liáo kān yī xí kāi.
我有八極興,聊堪一席開。
cháng xiào běn zào shì, bēi fēng wèi shuí lái.
長嘯本造適,悲風為誰來。
“山林自奇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