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客高詞詫割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蜀客高詞詫割鮮”全詩
自憐單閼窮為賦,不向元和共得仙。
嘉論一朝傾蓋合,新詩半夜叩關傳。
西窗卻話巴山事,它日相逢憶此年。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次韻金鄉宰韓宗恕寺丞見贈三首》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晁補之的《次韻金鄉宰韓宗恕寺丞見贈三首》。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蜀客高詞詫割鮮,
直吞云夢氣仍全。
自憐單閼窮為賦,
不向元和共得仙。
嘉論一朝傾蓋合,
新詩半夜叩關傳。
西窗卻話巴山事,
它日相逢憶此年。
譯文:
蜀地的客人有著出色的才辯,他們的詞句讓人驚嘆不已,像割開鮮花一樣細膩。他們直接吸納了云夢之氣,仍然保留了原有的風采。我自愧不如,身處貧寒之中只能以寫作為生,沒有能夠像元和一樣共同獲得仙境的機緣。
好評如潮,一時間贊揚之聲四起,新詩半夜敲門傳閱。當我坐在西窗之下,卻談論起了巴山的事情,預感著日后再相逢時,會懷念起此時的歲月。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晁補之自愧不如的情緒,他羨慕蜀地的客人們能夠寫出如此美妙的詞句,而自己卻只能在貧窮的環境下為生計而寫作。他感慨自己沒有像那些客人一樣有機會獲得仙境的體驗。
然而,盡管他自憐貧寒,卻得到了贊賞和好評。他的新詩在夜晚流傳開來,受到了廣泛的贊美。在這樣的時刻,他坐在西窗下,回想起巴山的事情,預感到未來的某一天再次相逢時,會懷念起此刻的歲月。
賞析:
這首詩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晁補之對蜀地客人的羨慕之情。他們的詞句被贊譽和推崇,而晁補之則自憐單閼,認為自己只能在貧窮中為賦寫作,無法像那些客人一樣獲得仙境的體驗。
然而,盡管他處于貧窮之中,他的作品卻得到了好評和贊揚。新詩在半夜傳閱,這種情景表明他的才華被廣泛認可。在這樣的時刻,晁補之坐在西窗下,談論起巴山的事情,預感到未來的某一天再相逢時,會懷念起此刻的歲月。
這首詩體現了晁補之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和對才華的渴望,同時也展現了他對巴山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許。整體上,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并通過對蜀地客人的羨慕以及回憶和期待的情節,呈現出一種深沉而復雜的詩意。
“蜀客高詞詫割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jīn xiāng zǎi hán zōng shù sì chéng jiàn zèng sān shǒu
次韻金鄉宰韓宗恕寺丞見贈三首
shǔ kè gāo cí chà gē xiān, zhí tūn yún mèng qì réng quán.
蜀客高詞詫割鮮,直吞云夢氣仍全。
zì lián dān è qióng wèi fù, bù xiàng yuán hé gòng dé xiān.
自憐單閼窮為賦,不向元和共得仙。
jiā lùn yī zhāo qīng gài hé, xīn shī bàn yè kòu guān chuán.
嘉論一朝傾蓋合,新詩半夜叩關傳。
xī chuāng què huà bā shān shì, tā rì xiāng féng yì cǐ nián.
西窗卻話巴山事,它日相逢憶此年。
“蜀客高詞詫割鮮”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上聲十六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