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荒愁雨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半荒愁雨菊”全詩
半荒愁雨菊,獨秀畏風林。
老覺田原好,慵疏里巷尋。
心知阿連勝,新向佛乘深。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次韻八弟西園課經二首一》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八弟西園課經二首一》是宋代晁補之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禾熟秋原靜,高蟬尚遠音。
禾稻已經成熟,秋天的原野變得寧靜,高處的蟬鳴聲尚未傳來。
半荒愁雨菊,獨秀畏風林。
半荒的地方憂心忡忡,雨水中的菊花,獨自傲然而立,畏懼著風吹林木。
老覺田原好,慵疏里巷尋。
老者覺得田園鄉村十分美好,懶散地漫步在小巷里尋找樂趣。
心知阿連勝,新向佛乘深。
心里明白佛陀的教義勝過其他,因此向佛法修行求得更深的境地。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秋天田園的景象,表達了晁補之的感慨和內心的感受。禾稻成熟,原野寧靜,預示著豐收的喜悅。然而,半荒的地方的菊花在雨中凄涼,獨自傲立,畏懼風吹。這種景象可能引發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憂慮。老者在田園中感受到寧靜和美好,慵懶地漫步于小巷之間,享受生活的悠閑。最后,詩人表達了他心中對佛法的崇敬,認為佛法是超越一切的真理,他希望通過修行佛法,獲得更深的啟迪和境界。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禾稻、菊花、小巷等元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佛法的向往。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詩人的情感表達,詩歌傳達了一種寧靜、淡泊的意境,引發讀者對生活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半荒愁雨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bā dì xī yuán kè jīng èr shǒu yī
次韻八弟西園課經二首一
hé shú qiū yuán jìng, gāo chán shàng yuǎn yīn.
禾熟秋原靜,高蟬尚遠音。
bàn huāng chóu yǔ jú, dú xiù wèi fēng lín.
半荒愁雨菊,獨秀畏風林。
lǎo jué tián yuán hǎo, yōng shū lǐ xiàng xún.
老覺田原好,慵疏里巷尋。
xīn zhī ā lián shèng, xīn xiàng fú chéng shēn.
心知阿連勝,新向佛乘深。
“半荒愁雨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