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干跳梁百不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井干跳梁百不少”全詩
有蟾正碧亂草色,時出汨沒西南隈。
井干跳梁百不少,洞庭魚龍何有哉。
能歌得勝莫入月,涼夜與爾俱忘回。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家池雨中二首一》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家池雨中二首一》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小池初鑿新得雨,
一部鼓吹從何來。
有蟾正碧亂草色,
時出汨沒西南隈。
井干跳梁百不少,
洞庭魚龍何有哉。
能歌得勝莫入月,
涼夜與爾俱忘回。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雨中的家庭池塘景象。詩人首先描述了小池塘剛剛挖掘完畢,受到了新雨的滋潤。接著,他提到池塘旁邊傳來了一陣鼓吹樂聲,不知道是從哪里傳來的。蟾蜍在雨中出沒,使得草色更加碧綠,時而出現在池塘的西南角落。井干上的蛙兒跳躍不停,有無數只蛙兒在活躍著。而洞庭湖中的魚和龍在何處呢?它們去哪里了呢?能歌善舞的人們已經超越了月亮,他們的歌聲勝過月亮的美麗。在這個涼爽的夜晚,詩人與這一切共同忘卻了回家的路。
賞析:
這首詩以雨中的家庭池塘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一幅生動的畫面。詩人運用了生動的詞語來描繪小池塘剛剛得到雨水的情景,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清新的氣息和生機勃勃的景象。蟾蜍的出現進一步豐富了畫面,使得草色更加翠綠。井干上的蛙兒跳躍的場景給人以活力和喧鬧的感覺。而詩中提到的洞庭湖中的魚和龍,則暗示了它們的離去,給人以一種遺憾和思索的意味。最后,詩人寫道能歌善舞的人們已經超越了月亮,這里可以理解為他們的藝術才華超越了尋常的表達方式,使人們忘卻了歸途的繁瑣,與這一切融為一體。
整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出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敏感和生活情趣的追求。通過對細節的刻畫,詩人使詩詞充滿了生動感和藝術感,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雨水的清涼、蛙兒的活力和夜晚的寧靜。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色的畫卷,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對生活的思考。
“井干跳梁百不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 chí yǔ zhōng èr shǒu yī
家池雨中二首一
xiǎo chí chū záo xīn dé yǔ, yī bù gǔ chuī cóng hé lái.
小池初鑿新得雨,一部鼓吹從何來。
yǒu chán zhèng bì luàn cǎo sè, shí chū mì méi xī nán wēi.
有蟾正碧亂草色,時出汨沒西南隈。
jǐng gàn tiào liáng bǎi bù shǎo, dòng tíng yú lóng hé yǒu zāi.
井干跳梁百不少,洞庭魚龍何有哉。
néng gē dé shèng mò rù yuè, liáng yè yǔ ěr jù wàng huí.
能歌得勝莫入月,涼夜與爾俱忘回。
“井干跳梁百不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