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未可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莊周未可齊”全詩
若作聲來解,還成瞪發迷。
白云遮剎遠,翠竹向檐低。
是物元非物,莊周未可齊。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次韻練定祥符聽法》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練定祥符聽法》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彌天一滴水,何處是曹溪。
若作聲來解,還成瞪發迷。
白云遮剎遠,翠竹向檐低。
是物元非物,莊周未可齊。
詩意:
這首詩以彌天一滴水和曹溪為引子,探討了音樂的奧妙和人與自然的關系。詩人提出了一系列反思,表達了對人類存在與宇宙間相互影響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復雜的哲學問題。以下是對每句的賞析:
- "彌天一滴水,何處是曹溪":詩人通過對宇宙和一個小水滴的對比,強調了宇宙的遼闊和人類智慧的微小。曹溪是指禪宗的發源地,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追問禪宗的真正所在,尋求內心的安寧與智慧。
- "若作聲來解,還成瞪發迷":這句話暗示了通過聲音來解決問題可能會帶來更多的混亂和困擾。瞪發迷是一個形容詞詞組,意味著迷惑和困擾。
- "白云遮剎遠,翠竹向檐低":這句話描繪了遠方的佛寺被飄過的白云遮蓋,而翠竹則低垂向房檐。這種景象傳達了人與佛法之間的距離和隔閡,也讓人思考世俗與超脫的關系。
- "是物元非物,莊周未可齊":這句話涉及哲學家莊子的思想,表達了對物質與非物質世界的討論。詩人認為物質世界和非物質世界之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區別,暗示了人類理解宇宙的限制。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簡潔而意味深長的語言,探討了宇宙、人類存在和智慧之間的關系。它引發了讀者對禪宗、哲學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晁補之對于人類與宇宙之間永恒問題的獨特見解。
“莊周未可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iàn dìng xiáng fú tīng fǎ
次韻練定祥符聽法
mí tiān yī dī shuǐ, hé chǔ shì cáo xī.
彌天一滴水,何處是曹溪。
ruò zuò shēng lái jiě, hái chéng dèng fā mí.
若作聲來解,還成瞪發迷。
bái yún zhē shā yuǎn, cuì zhú xiàng yán dī.
白云遮剎遠,翠竹向檐低。
shì wù yuán fēi wù, zhuāng zhōu wèi kě qí.
是物元非物,莊周未可齊。
“莊周未可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