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山行不記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出山行不記秋”全詩
沙田老桑出葉麤,江潮打根根半枯。
八月九月秋風惡,風高駕潮晚不落。
鼓聲冬冬櫓咿喔,爭湊富春城下泊。
君家茅屋并城樓,不出山行不記秋。
越舶吳帆亦何故,今年明年來復去。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富春行贈范振》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富春行贈范振》是宋代晁補之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錢塘江北百里余,漲沙不復生菰蒲。
沙田老桑出葉麤,江潮打根根半枯。
八月九月秋風惡,風高駕潮晚不落。
鼓聲冬冬櫓咿喔,爭湊富春城下泊。
君家茅屋并城樓,不出山行不記秋。
越舶吳帆亦何故,今年明年來復去。
中文譯文:
錢塘江北百里余,漲沙不再生出菰蒲。
沙田里的老桑樹葉粗糙,江潮沖擊樹根,根部已經半枯。
八月九月秋風惡劣,風勢猛烈,潮水遲遲不退。
鼓聲咚咚地敲打著槳,船帆呼嘯著,爭相靠近富春城下停泊。
你的家有茅屋和城樓,不出山去行走,不會感受到秋的變化。
越國的船只和吳國的帆,紛紛來了又去,明年又會再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晁補之所見所感,以及對時光流轉和自然變化的思考。詩中通過描寫錢塘江北一帶的自然景觀和富春城的情景,表達了對歲月變遷和人事荏苒的感慨之情。
首先,詩中描述了錢塘江北一帶的沙灘漲沙,菰蒲不再生長,老桑樹的葉子粗糙,江潮沖擊著樹根,樹的根部已經半枯。這些景象生動地描繪了自然界的變化和衰敗,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人事的無常。
其次,詩中提到了秋風惡劣、風勢猛烈,潮水遲遲不退。這揭示了秋天的凄涼和無情,強調了季節的更替和自然界的力量。
然后,詩中通過描寫船鼓聲和帆船的往來,展現了繁忙的水上景象和人們的奔波。富春城下的茅屋和城樓象征著安定的家園和城市的繁華,而作者提到自己不出山行,不去追尋外面的世界,表達了對寧靜生活和內心深處的思考。
最后,詩中提到越國的船只和吳國的帆,來了又去,明年又會再來。這句話暗示了人事的變遷和世事無常,凸顯了歲月往復和人生的無常性。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界的變化和人事的無常,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詩意深沉,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不出山行不記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chūn xíng zèng fàn zhèn
富春行贈范振
qián táng jiāng běi bǎi lǐ yú, zhǎng shā bù fù shēng gū pú.
錢塘江北百里余,漲沙不復生菰蒲。
shā tián lǎo sāng chū yè cū, jiāng cháo dǎ gēn gēn bàn kū.
沙田老桑出葉麤,江潮打根根半枯。
bā yuè jiǔ yuè qiū fēng è, fēng gāo jià cháo wǎn bù là.
八月九月秋風惡,風高駕潮晚不落。
gǔ shēng dōng dōng lǔ yī ō, zhēng còu fù chūn chéng xià pō.
鼓聲冬冬櫓咿喔,爭湊富春城下泊。
jūn jiā máo wū bìng chéng lóu, bù chū shān xíng bù jì qiū.
君家茅屋并城樓,不出山行不記秋。
yuè bó wú fān yì hé gù, jīn nián míng nián lái fù qù.
越舶吳帆亦何故,今年明年來復去。
“不出山行不記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