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報瓊瑤以為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匪報瓊瑤以為好”全詩
未嫌清濁各有攜,匪報瓊瑤以為好。
吏訶單絞自可更,兒笑接罹從復倒。
為憐徒步此青袍,重憶歸來著黃帽。
官忙未向林野疏,時清不廢詩書傲。
梨花如雪許重尋,秋實垂墻晚方到。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過劉季孫》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劉季孫》是宋代晁補之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劉侯每年修復春堤,他的生活從未閑暇,需要我勞作。他并不介意清濁各自攜帶,也不以瓊瑤回報我所好。官吏誹謗,百姓嘲笑,我只能徒步穿行在這青袍之下,回憶著回家時戴著黃帽的情景。我還沒有抽出時間去林野游玩,但我在清凈的時光里,不廢棄對詩書的自豪。等待梨花如雪的再次盛開,秋實垂掛在圍墻上,直到晚上才能品味。
詩意:
這首詩詞寫了晁補之在過程中思考自己的生活和身份。他描述了劉侯每年修復春堤的工作,表明自己在繁忙中的辛勤勞動。詩中提到了官吏的誹謗和百姓的嘲笑,這可能是晁補之在官場中受到的壓力和困擾。然而,他依然保持著對清凈時光、詩書和美好自然景觀的向往。
賞析:
《過劉季孫》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詩人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感受。詩中的劉侯是一個象征,代表著繁忙的生活和社會責任。晁補之通過描寫劉侯的工作和自己的勞作,表達了自己的辛勤和奉獻。他并不在意外界的誹謗和嘲笑,心中依然懷揣著對清凈、詩書和自然的向往。
詩中的青袍、黃帽等形象,代表著晁補之作為官員的身份和責任。他身著青袍,行走在塵世之中,但內心仍然保持著對詩書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他渴望能抽出時間去林野游玩,欣賞自然的景色,感受生活的美好。詩的結尾,梨花如雪和秋實垂掛,暗示著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期待和追尋。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繁忙生活的思考和對清凈、詩書的向往。詩人通過描述劉侯修復春堤的工作和自己的勞作,表達了對繁忙生活中的辛勤勞動的認同。與外界的誹謗和嘲笑相比,詩人更加珍視內心的清凈和對美好事物的追尋。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和內心寧靜的向往。
“匪報瓊瑤以為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liú jì sūn
過劉季孫
liú hóu suì fù chūn dī liào, jū bù céng xián xū wǒ láo.
劉侯歲覆春堤料,居不曾閑須我勞。
wèi xián qīng zhuó gè yǒu xié, fěi bào qióng yáo yǐ wéi hǎo.
未嫌清濁各有攜,匪報瓊瑤以為好。
lì hē dān jiǎo zì kě gèng, ér xiào jiē lí cóng fù dào.
吏訶單絞自可更,兒笑接罹從復倒。
wèi lián tú bù cǐ qīng páo, zhòng yì guī lái zhe huáng mào.
為憐徒步此青袍,重憶歸來著黃帽。
guān máng wèi xiàng lín yě shū, shí qīng bù fèi shī shū ào.
官忙未向林野疏,時清不廢詩書傲。
lí huā rú xuě xǔ zhòng xún, qiū shí chuí qiáng wǎn fāng dào.
梨花如雪許重尋,秋實垂墻晚方到。
“匪報瓊瑤以為好”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