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錦心仍繡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文章錦心仍繡腑”全詩
鄴城初見黃須面,尚喜登堂詞若云。
乃公白首圖籍里,小心恐懼教其子。
文章錦心仍繡腑,屠龍殫家安用許。
半年系船康海門,官忙不共持一樽。
岡頭黎花吹欲盡,淮口汴流來正渾。
鄙夫日欲向吳越,官滿一封飛魏闕。
著書虎觀未敢言,蔽身蟬葉真癡絕。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送北京學生曹慈明秀才之京師》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北京學生曹慈明秀才之京師》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魏武子孫今寂莫,
唐來只有畫將軍。
鄴城初見黃須面,
尚喜登堂詞若云。
乃公白首圖籍里,
小心恐懼教其子。
文章錦心仍繡腑,
屠龍殫家安用許。
半年系船康海門,
官忙不共持一樽。
岡頭黎花吹欲盡,
淮口汴流來正渾。
鄙夫日欲向吳越,
官滿一封飛魏闕。
著書虎觀未敢言,
蔽身蟬葉真癡絕。
詩意:
這首詩詞是作者送別北京的學生曹慈明秀才,表達了對他的贊美和祝福。詩中提到了魏武子孫的寂寞,唐朝時的畫將軍,以及鄴城初見黃須面的情景。作者對曹慈明的才華贊嘆不已,稱贊其登堂發表詩文就如云彩一般美妙。同時,詩中也流露出作者對曹慈明未來的擔憂,希望他能小心謹慎,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擾。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自己的境遇。他形容自己的才華如錦繡般豐富,但面臨屠龍殫家的境地,卻無法得到應有的賞識和利用。作者抱怨官場的忙碌使他無法與曹慈明共同把酒言歡。他描述了岡頭黎花凋謝的景象,以及淮水和汴水交匯的情景,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
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愿意離開官場,向吳越地區尋求寧靜和自由的心愿。他希望能有一封官位的信札飛到魏闕,但他仍未敢將自己的心聲寫進《虎觀》之中。作者將自己比作蟬葉,認為自己的存在只是微不足道的,深感自己的追求有些癡迷和無望。
賞析:
這首詩詞情感真摯,既表達了對曹慈明的贊美和祝福,又借用自己的境遇抒發了對官場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追求的失望。作者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鄴城初見、岡頭黎花和淮口汴流的景物,展示了歲月流轉的無情和人事變遷的無常。通過對自己和曹慈明的對比,作者表達了對理想追求的堅持和對官場現實的痛苦認知。
這首詩詞的詩意含蓄而深刻,表達了作者對才華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對現實困境的無奈和不甘。同時,詩中也融入了一些對友誼和人生的思考。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在簡短的篇幅內通過對人物形象、景物描寫和自身情感的反思,展示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境界,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啟示意義。
“文章錦心仍繡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běi jīng xué shēng cáo cí míng xiù cái zhī jīng shī
送北京學生曹慈明秀才之京師
wèi wǔ zǐ sūn jīn jì mò, táng lái zhǐ yǒu huà jiāng jūn.
魏武子孫今寂莫,唐來只有畫將軍。
yè chéng chū jiàn huáng xū miàn, shàng xǐ dēng táng cí ruò yún.
鄴城初見黃須面,尚喜登堂詞若云。
nǎi gōng bái shǒu tú jí lǐ, xiǎo xīn kǒng jù jiào qí zi.
乃公白首圖籍里,小心恐懼教其子。
wén zhāng jǐn xīn réng xiù fǔ, tú lóng dān jiā ān yòng xǔ.
文章錦心仍繡腑,屠龍殫家安用許。
bàn nián xì chuán kāng hǎi mén, guān máng bù gòng chí yī zūn.
半年系船康海門,官忙不共持一樽。
gāng tóu lí huā chuī yù jǐn, huái kǒu biàn liú lái zhèng hún.
岡頭黎花吹欲盡,淮口汴流來正渾。
bǐ fū rì yù xiàng wú yuè, guān mǎn yī fēng fēi wèi quē.
鄙夫日欲向吳越,官滿一封飛魏闕。
zhe shū hǔ guān wèi gǎn yán, bì shēn chán yè zhēn chī jué.
著書虎觀未敢言,蔽身蟬葉真癡絕。
“文章錦心仍繡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