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多春入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戰多春入塞”全詩
戰多春入塞,獵慣夜登山。
陣合龍蛇動,軍移草木閑。
今來部曲盡,白首過蕭關。
作者簡介(盧綸)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送韓都護還邊》盧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韓都護還邊》是唐代詩人盧綸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將領韓都護忠勇善戰的形象,以及他在邊境上屢戰屢勝的經歷。詩詞中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將領在戰斗之余也能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最后,詩人以白發過蕭關來表達自己對韓都護獻身國家的敬佩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好勇知名早,爭雄上將間。
戰多春入塞,獵慣夜登山。
陣合龍蛇動,軍移草木閑。
今來部曲盡,白首過蕭關。
詩詞表達了對韓都護的贊美和送別的情感。作者稱贊韓都護威武勇猛,早已聲名遠揚,是當時眾將中的佼佼者。韓都護經歷了多次戰斗,在春天進入塞外,習慣了夜晚攀登山嶺,他的戰陣順應著龍蛇奔騰的形態,軍隊的移動宛如草木的安詳。現在,韓都護的部隊已經全部歸隊,他白發蒼蒼地離開了蕭關。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韓都護英勇戰斗的敬意,描繪了他多次成功的戰役經歷。在描寫自然景物的同時,詩人也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將領職責的贊美。同時,詩人在詩的結尾表達了對韓都護的敬佩之情,將其作為中國古代將領的典范,表示他愿意以白發過關送別韓都護。整首詩詞呈現出一種豪邁和激昂的氛圍,通過描繪將領英勇無畏的形象,展示了唐代將領的英武和忠誠。
“戰多春入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hán dū hù hái biān
送韓都護還邊
hǎo yǒng zhī míng zǎo, zhēng xióng shàng jiàng jiān.
好勇知名早,爭雄上將間。
zhàn duō chūn rù sāi, liè guàn yè dēng shān.
戰多春入塞,獵慣夜登山。
zhèn hé lóng shé dòng, jūn yí cǎo mù xián.
陣合龍蛇動,軍移草木閑。
jīn lái bù qǔ jǐn, bái shǒu guò xiāo guān.
今來部曲盡,白首過蕭關。
“戰多春入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